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环保服务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351页   下载193   2024-09-26   浏览137   收藏84   点赞302   评分-   140265字   99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336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1 第一节 污染源监测系统背景及需求现状 11 一、应用背景 11 二、业务现状 13 三、需求分析 14 四、总体目标 16 第二节 污染源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17 一、污染源监测系统的现状 17 二、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8 三、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对策分析 19 第三节 项目需求分析 22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26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26 一 、 组织 机构的建立 26 二 、组织机构的要求 27 三 、 组织机构 设计 原则 28 四、组织机构图 32 第二节 人员配备 32 一、人员 配备 原则 32 二、人员 配备 35 三、人员素质要求 37 四、人员 职责 42 第三节 人员管理方案 49 一、人员管理优化 49 二、人员考勤管理 50 三、人员调动管理 57 四、人员奖惩管理 60 第三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70 第 一 节 项目总体管理制度 70 一、项目经理管理制度 70 二、项目过程管理制度 73 三、项目绩效管理制度 74 第二节 污染源监测日常维护制度 76 一、运行机构的职责 76 二、运行与日常维护 77 三、系统的检修 79 第三节 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管理 81 一、在线 管理 责任 81 二、 污染源 在线监测设施管理要求 84 三、标准物质 使用 及更换制度 85 四、自动监测 数据 分析记录与统计制度 86 五、烟气 在线 监测设施定期校准、校验制度 88 六、在线设备故障预防与处置制度 88 七、在线 设备 操作、使用和维护保养制度 90 八、污染源在线 监测 系统运行、巡检制度 93 第四节 人员管理制度 98 一、员工管理制度 98 二、员工聘用制度 111 三、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114 四、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118 五、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123 六、人事考核管理制度 131 七、员工奖惩制度 137 八、员工礼仪守则 140 第四章 污染源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147 第一节 系统总体设计思路 147 一、设计思想 147 二、设计原则 147 三、设计思路 149 第二节 系统总体设计 150 一、 总体架构 150 二、系统功能 152 三、系统特点 155 第三节 前端感知系统 164 一、工业污染监控 164 二、城市环境监测 183 第四节 传输网络 190 一、 传输方式 190 二、 传输网络系统建设要求 192 第五节 监控中心建设 192 一、 监控中心组成 192 二、 显示控制子系统 195 三、 存储子系统 200 第六节 监测数据管理平台 203 一、 系统概述 204 二、 污染源监测信息接入 204 三、 修约功能 204 四、 站点信息管理 204 五、 超标企业短信通知 205 六、 视频集成功能 205 七、 运维管理功能 206 八、 环境质量管理功能 207 第五章 污染源监测实施方案 209 第一节 废气监测技术作业 209 一、 范围 209 二、概念 209 三、 监测 准备 210 四、采样位置与采样点 213 五、 采样 频次和采样时间 217 六、 排气 参数的测定 218 七、烟气 采样 226 八、气态污染物采样 229 九、 监测 分析方法 237 十、监测 结果 表示及计算 238 十一、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241 第二节 废水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方案 249 一、系统供电要求 249 二、监测站房建设 249 三、标准排放口建设 254 四、监测站房和排放口之间的管路铺设 258 五、安装时使用的主要工具 262 六、安装材料 262 七、系统各组件安装 263 八、仪器安装安全操作规范 285 第三节 土壤污染监测方案 287 一、概述 287 二、土壤污染物的测定 293 第四节 河流水质监测方案 304 一、 基础 资料的收集 304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305 三、 采样 时间和采样频率的确定 310 四、采样及 监测 技术的选择 311 五、结果 表达 、质量保证及实施计划 312 第六章 服务质量保障方案 313 第 一 节 质量保证体系综述 313 一、质量方针 313 二、质量目标 313 三、思想保证体系 313 四、组织保证体系 313 第 二 节 质量控制组织架构及职责 314 一、质量领导小组 314 二、岗位职责 314 第 三 节 质量保障措施 315 一、设备保障措施 315 二、组织保障 措施 316 三、 技术 保障措施 317 四、 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317 第七章 应急预案 318 第一节 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预案 318 一、 总则 318 二、 工作 原则 318 三、 应急 监测 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318 四、 应急准备与事故预警 320 六、 应急监测要求 323 七、 应急监测的保障措施 329 八、 培训 与演习 330 九、 附则 330 第 二 节 异常高温及防止人员中暑应急预案 333 一、总则 333 二、概况 333 三、现场测试工作组职责 335 四、危急事件的预防 335 五、应急预案的启动 335 第 三 节 新冠病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338 一、 工作原则 338 二、 成立领导小组 338 三、 应急物资准备 338 四、 应急处理程序制定 339 五、 预防预警行动 339 六、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程序 339 第八章 档案管理 341 第一节 档案资料管理工作要求 341 一、档案资料管理工作内容及要求 341 二、档案资料过程管理 342 第二节 档案管理制度 344 一、档案管理制度 344 二 、档案保密制度 345 三 、档案借阅制度 346 四 、档案鉴定销毁制度 346 五 、档案统计制度 347 第三节 污染源监测档案管理 348 一、 污染源档案的内容 348 二、 污染源 档案 的分类 349 三、 污染源 档案 数据的采集 349 四、 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350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 背景 及需求分析”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二 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三 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污染源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建设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四 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污染源监测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五 章。 六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服务质量保障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六 章。 七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应急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八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档案管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 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 二) 其他法律法规。 四 、行业规范、标准 (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污染源监测系统背景及需求现状 一、应用背景 近些年,随着我国社会工业化、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高度关注的发展问题。 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中国梦的题中应有之义,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政府和环保等相关部门的使命,更是企业和公众的责任。企业参与共治最主要的方式,就是严格守法。企业守法需要自律也需要他律,需要环境执法监管的引导。环境执法监管的目的不是为了关停企业,而是为了教育引导企业守法。处罚是手段,教育才是目的。 环保部为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互联网+”绿色生态三年行动实施方案》,要求大力发展智慧环保:利用智能检测设备和移动互联网,完善污染物排放在线监测系统,增加检测污染物种类,扩大监测范围,形成全天候,多层次的智能多源感知体系。 长期以来,对于环境污染的监督管理、环保执法都缺乏有效的监督手段,超标排放和偷排现象时有发生,环境监察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污染源监测信息采集与监控是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目前采用的主要手段。 近些年来,环境污染源监测工作得到了飞速发展,但基于环保部门及企业自身因素等多方面原因,环境治理发展水平不一,主要表现为: (一)部分企业仍然依靠落后的人工检测手段,进行不连续的、随机性强的手工检测作业,不仅工作强度大、自动化程度低、数据完备性差,而且数据利用率低、不能很好地反映实际工况,因此对于环境监察作用甚微; (二)部分企业已经安装了传感器、二次仪表、黑匣子等污染物监测设备,但有些设备仅提供了现场显示、查询或打印功能,设备运行,必须专人长期值守,因此在实际中没有太大的实用性: (三)部分企业污染物监测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同时具备存储及打印功能,但不具备数据自动传输能力,或者未能发挥作用,数据仅仅局限于企业自身使用,共享能力差,上级环境监察部门不能及时掌握监测数据,时效性差,因此也不能很好地满足环境监察工作的需要; (四)偷排漏 排现象时有发生,个别企业社会责任心不足,只考虑己方的经济不顾对周边生活环境的影响,采取隐蔽方式偷排漏排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废气。 此种行为理应禁止,急需环保部门加强监控力度,防止偷排漏排现象发生。 我司根据环保行业视频监控和数据监测的特点,开发了一套污染源与环境质量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整合了互联网技术、视频压缩技术、物联网传感技术、无线网络技术、计算机处理技术等,该系统可实现环保局环境监控中心的建设,通过视频监控系统和传感器数据采集相结合的方式实现城市环境质量和重点污染源可视化在线监测。 二、业务现状 现阶段各大部分城市对污染源和城市排污河渠的水质监测大部分已实现自动化监测,一般都是每隔几分钟从污水排放口采样,通过采集设备进行分析,再用DTU将数据以无线网络发送到数据中心。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不直观,甚至通过某些手段使设备“空运行”,为不法企业的偷排提供了可乘之机。 目前,环保部门提出需求,希望能将多种仪器整合起来,能将采集数据和视频监控画面结合起来,将采集的数据与视频画面叠加起来,这样能对排污口的情况有直观而方便的检查。 通常环保局会在排污口监测站安装多种数据采集仪器,主要有: 污染源在线监测仪器:同步连续监测污染物排放的总量监测要求浓度与流量。 流量计:用来规范测量污水排放口的排放流量。 自动采样器:用于污染源排放口流量比例和时间比例两种方式的在线自动采样。 在线监测仪器:用于工业污染源或污水排放口的在线监测分析仪器。监测主要项目有:COD、T0C、UV、NH4+-N、NO3-N、氰化物、挥发酚、矿物油、pH等。 环境水质自动监测仪器:用于在线自动监测水质,水质自动监测项目分为水质常规五参数和其他项目。 三、需求分析 根据部署地点以及功能的不同,分为污染源监控和环境质量监控两个部分。 污染源监控主要是对生产运行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的处理及排放进行监控,一般由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门禁等组成。城市环境监控主要是对市区及周边与大众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噪音、扬尘、河道等进行监控, 一般由视频监控系统、环境监测系统等组成。 (一)污染源监控 在当今社会经济大发展时代,工业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应及生活改善,但同时也给社会带来的诸多的负面影响,大气污染和水污染就是其中重要的两个。它也是困扰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环境问题之一,不仅给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损失,同时也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工业废气中所含有的大量污染物是造成我国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企业存在偷排漏排行为,并且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没有作为执法依据,对环保局及时、有效定位污染源以及环保执法监管工作带来极大困难。为了解决该问题,环保局要求系统能快速有效定位污染源,方便环保局对违规企业进行环保执法和监管。通过部署高空晾望、可视化监控、超标留样设施、环境综合执法监察管理系统,完善在线监测数据作为执法依据的相关政策法规,提升环保污染源监管能力。 因此对污染物来源(工厂)的监控,就成为了环境保护工作的重中之重, 具体监控需求如下: 1.对工厂污水排放进行视频监控,要求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厂区内工业废水的排放过程,尤其是排污口和污水检测采样点,要求能实时观察到污水的水质颜色及取水采样过程,并且要做到全天24小时不间断监控,防止偷排的现象发生; 2.对采样监测站内进行监控,能对进出监测站的人员进行记录,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破坏设备,篡改数据: 3.对工厂废气的排放进行监控,要求能够通过肉眼分辨出烟囱排出气体的颜色; 4.对部分企业的周边及污染处理过程进行监控,确保企业正常处理污染物,且不存在偷排漏排行为; 5.具备录像存储能力,24小时录像存储,存储时间达30天以上,满足事后查证需要; 6.摄像机在重要目标设置预置位,当发生重大污染事件时,可快速调整摄像机对其进行视频采集。 (二)城市环境监控 随着大众的生活不断改善,对周边的环境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在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下,各地对环境质量的监测也日渐加强,但是目前大部分的监测系统仅仅实现了数据监测的功能,比如噪声、扬尘等,缺少一个能够直观地观测污染情况的手段,具体监控需求如下: 1.对市区的主要的噪声产生源如建筑工地、KTV、餐馆等地进行24小时噪音监控,配合视频实时采集现场声音及图像: 2.对市区主要的扬尘污染源如建筑工地等地进行24小时扬尘监控,配合视频监控实时采集现场图像; 3.对城镇河道等水体的颜色、漂浮物、富营养化污染等进行图像方面的监控; 4.对饮水源地进行环境保护监控,预防水质污染及人为投毒行为; 5.室外环境复杂,天气多变,需重点考虑监控设备的防尘、防水以及防腐蚀的保护。 四、总体目标 为满足环保部门对工业污染源控制、环境质量监测的管理需求,针对性地设计了污染源与环境质量可视化在线监测系统。它采用国际国内领先的先进技术,充分考虑环保部门对于环境监控和集中管理的应用需求,提供全方位、科学的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能够对突发事件快速做出响应和处置,有效对污染事件进行防范,降低和控制意外事故发生的风险。 整个系统的建设是利用物联网技术、数据通讯技术、网络技术、视音频压缩处理技术、数据库技术、存储技术、系统工程、管理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建立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安全、可信、实时、高效地数字化、信息化的环境保护管理、监控体系,实现智能监控、集中管理。 第二节 污染源监测存在问题及对策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已经成了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污染源乃环境污染之源,也是环境保护“预防为主”和“源头控制”之归宿。本文就我国污染源监测系统的现状,分析了污染源监测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污染源监测系统能够全天候对排污企业进行实时监控,是解决当前环保监管工作强度大和监管人员配置不足之间矛盾的重要工具,同时还为污染减排和排污收费提供重要依据。为此,就污染源监测系统建设、运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一、污染源监测系统的现状 污染源监测系统是一个具有监管性质的工具,如果这套系统完全交由企业自行管理,则很难发挥该系统应有的功效。基于这一原因,污染源监测系统一般要求进行第三方运维。近几年,环保部和浙江省环保厅针对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管理和应用连续下达了多个文件。要求各地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日常管理工作,明确通过管理审核后有效的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是计算主要污染物排放数量和确定达标排放的依据之一,是环境保护主管部门总量减排、监督执法、排污申报、排污费征收、环境统计等工作的依据之一。 二、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监测数据不完整,系统性较差 在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与防治的整个工作里面,监测数据的作用是十分关键的。现在很多监督检测部门的能力存在很多缺陷;在监测的频次上,也比较少; 还有监测的系统性不好,导致了监测数据不是那么完整,很多比较的指标没有一个十分有效的数据参考。 (二)对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重视度较低 相当一部分环境监督监测单位在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上,都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大多情况下都是问题出现了以后,才想办法去把它解决掉,而不是未雨绸缪,早做预防。有部分监测人员的判断、识别能力都不足,也没有很强的工作积极性,这都使得监督监测工作的有效开展受到了很大影响。 (三)质控技术落后,信息化水平不高 第一,现在大量的监测站在管理数据的时候,还是手工操作,或者用单机处理方式,数据的集中程度不够,数据质量也不高,有序化利用的程度也不高,导致现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上,水平是相当落后的;第二,监测指标缺乏全面性。 对于pH、SO 2 、氨氮、NO x 、COD、TP、烟尘等监测指标,因为存在监测技术的因素,很多具有特征性的指标要想被有效监督监测出来都比较困难;第三,存在比较多的设备型号,还有各种不一样的检测方法,形成了难度不小的运维工作;第四,对于数据的质量没有很好的控制,导致数据缺乏有效性;第五,数据认定比较困难。因为和在线监测比较起来,手工监测通常存在技术条件和运维人员的干扰因素,导致经常出现数据缺失或者异常的情况。 (四)监督监测体系建设及管理模式有待于完善 一般在线监控监测系统的建设与管理模式包含三类:一是由政府出资交给第三方进行运营;二是政府进行监控,利用市场融资的方式进行运营;三是企业进行出资,而政府则适当的给予补贴,运营则是交给第三方公司。以东莞市为例的话,主要采用的为上述的第3种模式,即由企业来出资,通过政府的适当补贴,主要由第三方公司来运营。东莞市现在就是采用第三种模式,它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即企业比较抵触,导致经常有故意干扰或破坏在线仪的情况发生。因此,现在急需完善污染源的监督监测体系建设及管理模式。 三、加强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对策分析 (一)明确污染源监督监测的法律地位 在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中,每一个级别的监测人员都要不辞辛苦,努力工作。 现在很多监督监测的很多从业工作人员没有一个很高的地位,使其工作的积极性被大大降低了。由于经费不足,费用机制不够完善,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也影响不小。对于工作人员,一定要明确污染源监督监测工作的重要性,知道其法律地位;在人员编制经费投入上,促进监督监测队伍、加大资金投入也成为相关部门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加强对污染源的监督监测力度 历史经验表明,环境监测自身与环境管理、主客观因素、行动和效果、认识与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其结果就是环境质量导向的污染源监测定位偏颇及其所表现出来的问题。目前我国已经进入环境保护的全新发展期,准确、及时、全面的污染源信息变得尤为重要。此外,环境科学发展越来越成熟,污染源环境质量模型开始得到大范围的应用,也已经积累起了比较丰富的环境监测成果和数据,环境质量变化情况通过污染物排放情况来进行把握的可能性越来越高。在全新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二者在环境污染与防治当中的逻辑关系来理解污染源监测的重要性,调整环境质量导向的污染源监测定位偏颇,对于环境质量的把握通过对污染物排放情况的把握来实现,用污染源监测的有效性、前瞻性、系统性、全面性、及时性来保障“源头控制”和“预防为主”思想落到实处。加强污染源监测的目的不是为了取代或削弱环境质量监测,而是使污染源监测与环境质量检测相协调,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有机结合环境质量和污染源,为环境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决策依据和监测信息。需要通过优化环境质量监测和加强现有环境质量检测的薄弱环节来加强污染源监测,同时转变污染源监测观念,改革污染源监测的机制和体制,提高污染源监测的能力和技术,进一步促进环境质量检测和整体环境监测的质的飞跃。 (三)能力建设和应用技术方法 加强污染源监测更需要加强污染源检测能力建设,为实现污染源监测的有效性、前瞻性、系统性、全面性、经常性提供相应的能力和技术方法保障。这方面不只涉及配套机制体制、经费和人力,还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人工配合和自动采样加强现场采样与分析能力,配备车载分析仪和改装采样监测车,并且充分利用监察在线影像和在线监测设备采样功能。其次,大力发展流动注射和自动进样等有利于批量、连续分析的仪器设备,加强室内分析能力。第三,加强包括质量控制措施、质量保证措施以及污染源监测“大生产”相应的生产技术管理,从而加强污染源监测技术规范和方法标准管理。 (四)充分利用污染源监测成果 污染源监测工作开展的基础就是污染源监测成果的应用,监测成果的应用是污染源监测重要性的最终体现,也是促进污染源监测业务改进、完善和发展的动力,能够帮助污染源监测工作走出与管理决策之间的恶性循环怪圈。具体包含了以下四个方面。首先,加强污染源数据库建设。环保主管部门在在线监控联网的基础上扩展完善污染源综合数据库,做到污染源管理的“三表合一”,同时信息中心和监测、监察等部门也应该扩展完善专业数据库,搭好有助于促进社会监督、数据共享、信息发布和管理决策的信息平台;其次,加强污染源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上的应用,包括考核、决策、统计等环节,充分发挥再利用污染源监测成果当中政府职能部门的龙头作用;再次,加强与监察协作,实现污染源数据的法治化、科学化、精细化、量化监督管理;第四,构建“三位一体”的环境监测工作与监测成果表现模式,具体体现为污染源—环境质量—综合分析的“三位一体”,巩固污染源监测在三位当中不可偏颇、重要的位置,与环境质量检测有机结合,通过综合分析为社会和环境管理提供更有价值的成果和监测信息。 第三节 项目需求分析 XX地区土壤监测方案表 样品类别 监测内容 采样监测频次 采样监测位置 监测企业家数 价格 ( 次/元) 总价 备注 砷、镉、铜、铅、 土壤 汞、镍、锌、六 企业厂 价铬 、有机碳、全氮、总磷、氟 1次 界四周,表 化物、硫酸盐、 层土 总氰化物 河流监测方案表 序号 监测河流名称 监测内容 监测点位 监测频次 价格(元/ 次) 总价 污染源监督性监测方案表 样品类别 监测内容 采样监测频次 采样监测位置 价格(元/次) 监测企 业家数 总价 废水 pH 厂区废水总排口 化学需氧量 氨氮 总磷 无组织废气 颗粒物、 厂界四周 (4个点) VOCs 有组织废气 二氧化硫 1个排气筒出口 臭气浓度 氮氧化物 烟尘 一氧化碳 氯化氢 颗粒物 苯乙烯 二甲基乙酰胺 丙烯腈 二氯甲烷 丙酮 甲醇 乙酸乙酯 苯系物(8 种)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一 、 组织 机构的建立 ( 一 ) 确定组织目标 项目目标是项目组织设立的前提,应根据确定的项目目标,明确划分分解目标,列出所要进行的工作的内容。 ( 二 ) 确定项目工作内容 根据项目目标和规定任务,明确列出项目工作内容,并进行分类归并及组合是一项重要组织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归并及组合并考虑项目的规模、性质、项目复杂程度以及单位自身技术业务水平、人员数量、组织管理水平等。 如进行实施阶段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划分可按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分别归并和组合。 ( 三 ) 组织结构设计 1 . 合理确定管理层次。 管理组织结构中一般应有三个层次 : 一是决策层;由项目负责人和其助手组成,要根据项目的活动特点与内容进行科学化、程序化决策;二是中间控制层 ( 协调层和执行层 ) ,具体负责规划的落实,目标控制及合同实施管理,属承上启下管理层次;三是作业层 ( 操作层 ) 。由现场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操作工作。 2 . 配置工作岗位及人员。 3 . 制定岗位职责标准与考核要求。 4 . 制定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二 、 组织机构的要求 ( 一 ) 要明确各部门责权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项目人员与组织多种关系共存,行政隶属关系、业务关系和工作责任被剥离。在这种多维度沟通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当事员工就有了多身份,这使得管理关系的协调变得异常复杂,处理不当将会产生责任推诿或者多头管理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明确各部 门 职能和各员工的责权显得尤为重要。 ( 二 ) 要保证项目人员能力素质充分发挥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组织架构能否发挥作用,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关键,所有组织管理模式归根结底是对人的使用,着这种模式下,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愈加提高。 项目 负责人一方面要协调所服务单位需求,一方面要保证与公司总部的规范性对接,同时还要抓服务品质。这要求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人际协调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完美的人才是不存在的,而本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难以招聘到高素质人才,因此保持对现有人才有效培养和储备,才是项目人才持续有效发挥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 ( 三 ) 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或延迟。在项目组织机构的架构中,一个 任务地完成 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信息传递的维度要多于职能式组织架构。在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环境中,信息的传递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建立公司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人际关系建立的交流网络,从整体上保证信息传递的速度、全面性和真实性,有助于促进各部门高效沟通和协作,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 四 ) 要保证投入资金的监管 此严格控制资金使,保证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是提高项目利润率的有效方法,管理需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一定的放权,公司在下放资金权利的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除了要加强细化常规的财务监管外,还可以通过对实施不定期巡检来核对上报的资金使用情况。 三 、 组织机构 设计 原则
污染源监测服务投标方案(351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