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道环境综合整治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1
第一节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难点分析及对策建议
11
一、城乡治理
工作
的总体概况
11
二、存在的
主要
难点和问题
12
三、对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点反思
13
四、对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14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17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19
第一节 组织机构
19
一
、
组织
机构的建立
19
二
、组织机构的要求
20
三
、
组织机构
设计
原则
21
四、组织机构图
25
第二节 人员配备
26
一、人员
配备
原则
26
二、人员
配备
28
三、人员素质要求
30
四、
人员
职责
35
第三节 人员管理方案
39
一、人员管理优化
39
二
、人员调动管理
41
第三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46
第一节 环境卫生整治制度
46
一、人员管理措施与制度
46
二、垃圾
收集员
管理制度
56
三、驾驶员管理制度
57
四、电三轮垃圾收集员管理制度
58
五、日常工作质量管理制度
59
六、质量检查
制度
63
七、考核检查制度
65
第二节 人员管理制度
82
一、员工管理制度
82
二、员工聘用制度
95
三、劳动合同管理制度
98
四、员工考勤管理制度
103
五、员工教育培训制度
107
六、人事考核管理制度
115
七、员工奖惩制度
121
八、员工礼仪守则
125
第四章 街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131
第一节 项目整体实施计划
131
一、
实施
目的
131
二、服务理念
131
三、服务内容
133
第二节 市政道路出新整治
133
一、测量放样
133
二、施工准备
134
三、沥青砼的拌和
135
四、沥青砼的运输
136
五、摊铺
137
六、碾压
137
七、沥青砼
路面
的技术要求
138
八、横向接头处理
138
九、交通管理措施
138
第三节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防止
139
第四节 道路附属设施整治
144
一、侧石的施工
144
二、人行道
施工
145
三、
现状
损坏道路整治
145
四、排水工程施工
148
第五节 交通工程标志标线出新
150
一、标志施工
151
二、标线施工
154
第六节 照明工程整治
156
一、测量、定灯位
156
二、挖沟
157
三、埋管
158
四、浇注路灯基础
159
五、电缆
敷设
、控制箱安装
161
六、
路灯
安装
163
第七节 路灯维修方案
168
一、路灯、景观灯的巡查检修
169
二、路灯杆的巡查检修
169
三、专用
变压器
的巡查检修
170
四、地下电缆的巡查检修
170
五、高杆灯的巡查检修
170
六、配电箱(室)的巡查检修
171
七、路灯养护方法
172
八、路灯
养护
作业要求及标准
174
第八节 街道绿化管理方案
183
一、
绿化
管理施工
183
二、花卉栽植方案
191
三、草坪养护
管理
198
四、绿篱养护
管理
200
五、
乔木
养护管理
201
六、垂直绿化
管理
203
七、古树名木养护
204
八、
病虫害
防治
207
九、绿地
保洁
208
十、常用
农药
配制方法
209
十一、剪草机、绿篱机操作及保养
210
第九节 背街小巷整治设计
212
一、目标
任务
212
二、
存在
问题
213
三、
整治
原则
213
四、调查内容
214
五、整治措施
216
六、拆除施工
225
七、立面涂料施工
226
八、
防水
卷材施工
232
九、
空调
移机
235
十、店招制作安装施工
239
十一、LED招牌安装
249
第十节 建筑出新整治
253
一、外墙刮腻子施工方案
253
二、
外墙
涂料施工方案
261
三、
更换
雨水管施工方案
264
四、屋面防水施工方案
265
五、避雷带修整方案
270
第十一节 环境卫生综合整治
274
一、服务
宗旨
及总体要求
274
二、环卫
保洁
与垃圾处置
275
三、服务
时限
及频次要求
277
四、作业服务基本要求
279
五、作业服务质量标准
280
六、垃圾收运服务
要求
及标准
285
七、垃圾
中转站
管理维护标准
288
八、人机操作规程
293
九、日常迎检和重大活动保障
299
十一、车辆GPS系统的应用
300
十二、服务保障
301
第十二节 河道环境整治
303
一、施工测量、放线
303
二、植被清理
305
三、表土清挖
306
四、
排水沟
施工
306
五、
土方
开挖及回填
309
六、淤泥挖运
313
七、堤防填筑
314
八、围堰施工
318
九、乔木铲除
323
十、河道疏浚
324
第五章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
327
第一节 环卫安全作业
327
一、
环卫工作安全生产方针
327
二、
安全
生产
目标及管理计划
328
三、
安全
生产要求及管理措施
330
第二节 安全文明施工
353
一、
安全文明施工的意义
353
二、
安全文明施工实施方案
354
三、
安全
文明
施工具体措施
355
第三节
环境保护
358
一、
环保的意义
359
二、
污染分析
359
三、
污染控制措施
360
第六章 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362
第一节 服务质量目标及承诺
362
一、质量目标
362
二、质量承诺
362
第二节 质量保证体系
362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原则
362
二、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363
第三节 质量保证措施
364
一、施工计划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364
二、施工技术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365
三、施工操作中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366
四、施工
材料
的质量控制技术措施
367
第七章 应急预案
368
第一节 环境卫生整治应急预案
368
一、
指导思想
368
二、
适用
范围
368
三、
处理
原则
369
四、
工作要求
369
五、
应急
保障
组织机构设置
370
六、
各类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方案
370
第二节 施工现场消防方案及预案
383
一、
建立健全各级防火责任制
383
二、
施工现场消防预案
384
第三节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预防方案及处理预案
394
一、
预防施工现场伤亡事故方案
394
二、
施工现场伤亡事故应急处理预案
395
第四节 机械事故预防方案及处理预案
396
一、
机械设备和车辆事故应急预案
396
二、
现场施工机械管理方案
398
第五节 食物中毒预防方案及处理预案
399
一、预防食物中毒工作方案
399
二、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400
三、食堂管理规定
401
四、餐具等设备的管理
402
五、食品质量鉴定制度
402
六、民工宿舍管理规定
403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街道环境综合整治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安全文明作业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服务质量管理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应急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
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
其他法律法规。
四
、行业规范、标准
。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难点分析及对策建议
一个地方的城乡环境,涉及每一位城乡居民的切身利益,关系每一位城乡居民的健康安全,展示群众精神面貌,反映当地发展环境,体现党委政府治理水平。全省要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尽快改善城乡环境面貌,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最直接、最现实、最紧迫的民生工程,对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开展,是省、市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深入开展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实践体现,更是惠及民生的重要民心工程。
一、城乡治理
工作
的总体概况
自启动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程以来,环境面貌得到飞跃性的改善。市委、市政府投入巨资改善城乡环境,市民对市委、市政府的民心工程看在眼里,放在心上。市委、市政府采取了多种措施来改善城乡环境收到了一定的显著效果。一些以前很难解决的卫生死角和困扰市民多年的环境难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和处理。环境面貌得到了跨越式的提升。
城区的秩序逐步规范。城区责任区、占道经营和户外广告、牛皮癣等户外小广告和乱贴乱画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
一些违法违章建(构)筑物被彻底拆除,在建工地基本实现了打围作业,公路沿线、场镇内违法违章建设势头得到了有效遏制。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增了环卫工具、充实了保洁人员队伍、提升了保洁质量,环卫设施的综合服务功能、保洁效果均有了明显变化。
二、存在的
主要
难点和问题
(一)街头摊子有市不入,乱摆乱占严重
街头摊子问题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骑门摊点、临时摊点和流动摊点,以街代市、以路代市,还有部分经营业把货物摆到店外,在本来就很狭窄的街道上,随意乱摆乱占、乱搭乱建、占道经营,随意搭建遮阳棚、遮阳伞、遮阳亭,且样式各异、破烂不堪,让人深恶痛绝。县城的集州市场和红四门市场,占道经营、摆摊设点、沿街叫卖、占用公共通道现象十分严重,不仅影响市容市貌,而且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还有一些无证经营者,为了偷税漏税,长期游窜经营,特别是上下班的时候,卖蔬菜的、卖水果的、卖烧烤的、卖百货的、卖“狗皮膏药”的到处都是,“马路市场”现象长期难以根治,严重影响了市场秩序和城镇形象。
(二)宣传层面不够深入
存在角度不广、形式不多、渠道不宽、手段单一等问题。文明劝导工作是一大亮点,但因工作面大有流于形式的趋势,宣传教育弱化了工、青、妇、老等群团组织的职能优势,主题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基层引导动员没能强化社区等基层组织的作用,群众的主体作用未能充分激发。
(三)不规范广告牌子泛滥成灾,乱贴乱挂严重
广告标语、标识标牌、店招店牌,是一个地方文明程度和精神风貌的集中体现。在我们的城、镇以及主要干道上,经常看到一些陈旧老化、破烂不堪的广告牌子,严重影响市容市貌。一些门市店招、灯箱广告、公路标牌、招呼站标牌和安全防护栏破损残缺。有的地方乱拉乱接的“蜘蛛网”、乱张乱贴的“牛皮癣”、乱喷乱画的“小广告”,随处可见、泛滥成灾,人们恨之入骨、深恶痛绝。
三、对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一点反思
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中,一些部门认为环境卫生是小事,不影响全局工作,不伤大雅,不屑一顾,思想上不重视、认识上不深刻、行动上不迅速、工作上不落实,没有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当成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结果是西瓜地里放野猪——“一塌糊涂”。部分机关干部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积极性不高、参与度不广,甚至少数人不仅自己不干,别人干他还冷嘲热讽、说三道四。个别职能部门和挂联部门,深入乡镇督促检查不够,浮在面上、漂在皮上,指导意见多、亲力亲为少,听取汇报多、解决问题少,对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得过且过。有的干部,甚至是领导干部,好人主义严重,不敢对脏乱差现象说“不”,不敢对工作不力地说“不”,不敢对不文明行为说“不”,讲情面,当好人!只栽花,不栽刺!
一些职能部门及其下属单位认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只是城管部门和市委、市政府的事情,任务不明确、责任不落实,相互推诿扯皮,各自为政、各行其是,没有捆绑力量,没有形成合力。还有一些部门,以会议贯彻会议、以文件贯彻文件,不见实际行动,没有明显效果。
四、对城乡综合治理工作的对策
(一)创新城乡环境综合治理体制机制
出台一系列配套规章制度,使城市管理做到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为卓有成效开展城乡环境整治工作奠定扎实基础。与此同时,要制定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工作步骤,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科室,到人头,并逐级立下“军令状”。将街道社区的环卫力量整合,细分时段和区域,充分利用基层环卫的力量解决卫生死角、背街小巷等老大难问题,实现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目标责任全覆盖,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整治工作不留死角和空档,推动了城乡环境整治各项工作向纵深发展。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时间紧、任务重,必须建立健全相应保障机制。首先是建立投入机制,采取财政补助、一事一议、招商引资等方式多方筹集资金,着力引导全社会增加投入;其次是建立督查机制,领导组将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专项检查;第三是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认识不清、工作不力、效果较差,特别是被媒体就同一个问题三次曝光的责任部门,将对责任人进行待岗处理;第四是建立目标管理机制。对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实行单项目标考核,对违反纪律的人员进行严惩,对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进行重奖。
(二)稳妥推进城乡管理教育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有的涉及群众利益,为此要妥善处理好以下两方面的关系。一是处理好综合整治和维护稳定之间的关系。我们要特别注意做到“四个在前”,即: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摆在前,把法规宣传做在前,把矛盾问题化解在前。要规范整治、文明操作、教育引导,最大限度地争取违规者和违建户的理解和支持,引导他们顾全大局,鼓励他们自行清理乱堆乱放的杂物,停止占路经营行为,拆除违法建设,绝不能因前期工作不到位导致矛盾激化,甚至发生群体性事件。只要我们认真细致做工作,就能取得好的效果。二是要处理好城乡环境整治和关心群众利益的关系。在调查摸底中发现,城乡环境整治情况较为复杂,如有的地方没有垃圾集中点,垃圾没处倒;有的没有集中的市场,取消占道经营,会给周围群众生活带来不便。为此,我们要疏堵同步,拆建结合,设身处地解决好因城乡环境整治给部分居民和居民带来的生产、生活问题,坚持以人为本。有关部门要抓紧研究建设市场退路进厅等问题,例如万源市市政府在取缔马路市场的同时对市区的各个农贸市场划定一定区域免费给原马路市场的业户使用;市城管局现以加快推进垃圾集中点建设。我们可能还会遇到群众反映的一些实际困难,这就要求各级领导要认真研究,尽力解决。在整个治理过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各职能部门都要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做好思想和疏导帮助工作。各部门要落实责任,深入各单位,共同治理城乡环境。
(三)广泛发动群众营造氛围
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是一项群众性的工作,必须赢得全社会的支持和共同参与,营造浓厚氛围。各街乡、各个职能部门要运用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进环境治理工作;街道社区要通过集中宣传、个别走访等形式,扩大影响;市内各新闻媒体单位,要通过开辟专栏、报道进展情况、先进典型访谈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对城乡环境整治的知晓率和支持率;网络及新兴媒体宣传能扩大市民对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认知度。利用网络平台实时报道城乡环境治理的现阶段情况,在网络平台让市民能参与到治理中去。在新闻媒体和网络平台双向建立曝光台,加强对典型案例和反面典型的曝光,定期通报、点评,形成强大的舆论声势,积极营造“城市是我家,环境靠大家”的良好氛围。
(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两个字——“整洁”。“整”,就是整齐有序;“洁”,就是干净清洁。
各部门和业户要严格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管辖谁保洁”的原则,与沿街商家、住户签订了“门前五包”责任书,划段包干、责任到人;要从空中到地面、从主街到小巷、从房前到屋后进行彻底整治,不留卫生死角;严格做到谁的门前脏谁治理,谁的门前乱谁管理;要建立健全流动保洁队伍,及时清扫,长期保洁,真正做到大街与小巷一个样、机关与商户一个样;要教育引导群众,自觉治理脏乱差现象,自觉监督不卫生不文明行为,对乱扔垃圾、乱摆摊点、乱停车辆、乱贴广告等行为,就是要形成“过街老鼠人人喊打”的浓厚氛围,就是要让不文明、不卫生的习惯没有市场、没有空间。
(五)强力推进素质工程
提高广大群众的整体素质,是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的长效举措和关键所在。各地各部门要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通过大规模、全方位的宣传教育,引导广大群众树立讲卫生、讲文明的荣辱观念,彻底改掉“动脚不动手”的陈规陋习,使卫生意识深入人心,使讲卫生成为老百姓的一种习惯,使爱护环境成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要积极开展环境整治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社活动,全面提高广大群众的公德意识、环卫意识和卫生意识,着力营造“千家万户爱卫生、人人参与治环境”的良好氛围。
第二节 项目需求分析
“两路两侧”的整改,道路路面维修、路灯、公用设施类修理等工程。
要求对纳入环境综合整治采集范围内的无主或无法明确产权的设施、未纳入养护的公共基础设施、偷倒的垃圾渣土(不包含公共养护范围内的建筑垃圾清理)背街小巷改造后由政府负责维护的项目,以及甲方临时指派的其他内容。
第二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管理
第一节 组织机构
一
、
组织
机构的建立
(
一
)
确定组织目标
项目目标是项目组织设立的前提,应根据确定的项目目标,明确划分分解目标,列出所要进行的工作的内容。
(
二
)
确定项目工作内容
根据项目目标和规定任务,明确列出项目工作内容,并进行分类归并及组合是一项重要组织工作。对各项工作进行归并及组合并考虑项目的规模、性质、项目复杂程度以及单位自身技术业务水平、人员数量、组织管理水平等。
如
实施
阶段全过程项目管理,工作划分可按计划阶段和实施阶段分别归并和组合。
(
三
)
组织结构设计
1.
合理确定管理层次。
管理组织结构中一般应有三个层次
:
一是决策层;由项目负责人和其助手组成,要根据项目的活动特点与内容进行科学化、程序化决策;二是中间控制层
(
协调层和执行层
)
,具体负责规划的落实,目标控制及合同实施管理,属承上启下管理层次;三是作业层
(
操作层
)
。由现场人员组成,负责具体的操作工作。
2.
配置工作岗位及人员。
3.
制定岗位职责标准与考核要求。
4.
制定工作流程与考核标准。
二
、
组织机构的要求
(
一
)
要明确各部门责权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项目人员与组织多种关系共存,行政隶属关系、业务关系和工作责任被剥离。在这种多维度沟通交织在一起的情况下,当事员工就有了多身份,这使得管理关系的协调变得异常复杂,处理不当将会产生责任推诿或者多头管理等问题,为了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明确各部
门
职能和各员工的责权显得尤为重要。
(
二
)
要保证项目人员能力素质充分发挥
在项目组织机构中,组织架构能否发挥作用,管理人员的能力素质是关键,所有组织管理模式归根结底是对人的使用,着这种模式下,对项目负责人的要求愈加提高。
项目
负责人一方面要协调所服务单位需求,一方面要保证与公司总部的规范性对接,同时还要抓服务品质。这要求项目负责人具有较高的人际协调能力、领导与决策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对突发情况的应变能力等,完美的人才是不存在的,而本行业对高素质人才缺乏吸引力,难以招聘到高素质人才,因此保持对现有人才有效培养和储备,才是项目人才持续有效发挥专业技能的有效方法;
(
三
)
要保证信息的有效传递
信息在传递过程中容易发生变异或延迟。在项目组织机构的架构中,一个
任务地完成
需要多个部门的协作,信息传递的维度要多于职能式组织架构。在缺乏规范化管理的环境中,信息的传递容易受到人际关系的影响。因此建立公司信息管理系统,打破人际关系建立的交流网络,从整体上保证信息传递的速度、全面性和真实性,有助于促进各部门高效沟通和协作,从而保证服务质量。
(
四
)
要保证投入资金的监管
此严格控制资金使,保证每一笔钱都花在刀刃上是提高项目利润率的有效方法,管理需要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一定的放权,公司在下放资金权利的同时应当制定相应的监管措施,除了要加强细化常规的财务监管外,还可以通过对实施不定期巡检来核对上报的资金使用情况。
三
、
组织机构
设计
原则
(一)
任务目标
每个机构和这个机构的每一部分,都与特定的任务、目标有关,否则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任务、目标就是机构或机构的每一部分、每一成员要干的企业活动所必需的事情。机构设计以事为中心。因事设机构、设职务、配人员。人与事要高度配合,不能以人为中心,因人设职,因职找事。
(二)
专业分工
为提高效率必须分工。把实现任务目标所需要的全部活动,划分成各种基本作业。把各种基本作业,按其职能要求,分配给这方面的专业人员。要合理划分专业,注重使用专家。
(三)
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是指一个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下属的数目。一个管理人员能领导若干个隶属人员,高层管理人员的管理幅度在
X
人到
X
人。但经过调查和实际工作的证明,在许多组织中,其管理幅度比这个结果要高。因此,确定管理幅度时,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某些因素的影响,合理地确定。
(四)
管理层次
管理层次是指机构分设的自上而下或自下
而上地管理
阶梯。在总量一定的情况下,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是反向变化。管理幅度越小,管理层次越多;相反,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越少。一般来说,在企业最高领导人和最基层的职工之间,如果层次过多,往往会使信息失真,受到歪曲或者过时。因此许多
企业
采购方张组织中的层次
应尽可能地少
。
(五)
责权对等
权力是在规定的职位上行使的权力。领导人员率领隶属人员去完成某项工作,必须拥有包括指挥、命令等在内的各种权力。
责任是在接受职位、职务后必须履行的义务。在任何工作中,权与责必须大致相等。更移责任时,必须同时更移与责任相应的权力;更移权时必须同时更移与权力相应的责任。如果要求一个经理履行某些责任,那就要授给他以充分的权力使他履行责任。如果这些权力是授给他的,但该经理不能承担相等的责任,那么就收回这些权力,或者将派给他的职务作某些更动,或者把这位经理
做
适应的调动。
(六)
才职相称
管理人员的才智、能力与担任的职务相适应。设计了各种职位、职务之后,就要安排相应的人员担任工作,或通过培训,使其胜任工作。每种职位、职务都有其所要求的能力水平。
对每个职工也可以
通过考察
经历、进行测验以及面谈等,借以了解他的知识、经验、才能和兴趣,在进行评审比较,使企业能做到将现有或可能有的职工的才能和各种职务的要求相适应,使才智相称。
如果遇到缺乏某种工作所需要的职工,而一时又找不到合适的人选时,也可以考虑把工作重新修改、设计、安排,直到可以找到适当的人员来充任为止。设置的机构尽可能使才智相称,人尽其才,才得其用,用得其所。理想的组织机构设计,必须具有修改和调整的可能性,成立的组织机构必须具有灵活性。
(七)
命令统一
下级结构只能接受一个上级机构的命令和指挥。一个机构不能受到多头指挥。上下级之间的上报下达,都要按层次进行,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执行者负执行之责,指挥者要负指挥之责,在指挥和命令上,严格实行“一元化”的联系。
(八)
精干高效
机构精简,队伍精干。机构精简就要对管理业务进行具体分析,减少业务中重复现象。队伍精干即设置必要的、胜任的工作人员,调整不必要的、不胜任的工作人员,减少机构的管理费用。
(九)
适应性
组织机构对客观环境的变化要有适应性。组织机构适应内部条件、外部的环境,满足生产、技术、管理、市场等各方面的需要,才有存在和发展的可能性。能否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组织机构优劣的重要标准。
(十)
效果和效率
效果是指组织机构的活动要有成效、有效果。组织机构不但要能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同时要使活动有成果。要确立组织目标,集中主要力量
与
主要目标,不断解决问题,争取更大的效果。效率是指组织机构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成果的速度,反映在单位时间内取得成果的过程中,各种物质资源的利用程度,工人的劳动效率,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各部门、各层次的工作效率,整个组织机构的工作效率等各方面,都反映组织机构的效率。效率不高,反应迟缓,说明整个机构或机构的某些方面已经不适应客观要求。
四、组织机构图
第二节 人员配备
一、人员
配备
原则
在本项目组织架构的组建中,项目人员是本项目工作的内在,是完成本项目服务的关键。对此,在人员配置方面应遵循以下原则
:
(一)
经济效益原则
项目人员配备计划的拟定要以项目服务需要为依据,以保证经济效益的提高为前提,它不是盲目地扩大服务人员队伍,而是为了保证服务效益的提高。
(二)
任人唯贤原则
在人事选聘方面,大公无私,实事求是地发现人才,爱护人才,本着求贤若渴的精神,重视和使用确有真才实学的人。
(三)
因事择人原则
因事择人就是员工的选聘应以职位的空缺和实际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位对人员的实际要求为标准,选拔、录用各类人员。
(四)
量才使用原则
量才使用就是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而安排合适的岗位,人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一个人只有处在最能发挥其才能的岗位上,才能干得最好。
(五)
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员工的选拔必须遵循一定的标准和程序。科学合理地确定组织员工的选拔标准和聘任程序是组织聘任优秀人才的重要保证。只有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标准办事,才能选聘到真正愿为本服务项目的质量作出贡献的人才。
(六)
因材起用原则
所谓因材起用,是指根据人的能力和素质的不同,去安排不同要求的工作。从组织中人的角度来考虑,只有根据人的特点来安排工作,才能使人的潜能得到最
充分地发挥
,使人的工作热情
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
。如果学非所用、大材小用或小材大用,不仅会严重影响组织效率,也会造成人力资源计划的失效。
(七)
用人所长原则
所谓用人所长,是指在用人时不能够求全责备,管理者应注重发挥人的长处。在现实中,由于人的知识、能力、个性发展是不平衡的,组织中的工作任务要求又具有多样性,
街道环境综合整治服务投标方案(404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