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林业服务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420页   下载77   2024-09-26   浏览50   收藏21   点赞943   评分-   180503字   103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405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概况 19 第一节 退化林概述 19 一、退化林及修复 19 二、退化林成因 19 三、 我国森林资源退化现状 22 四、退化林影响 23 五、 退化林修复措施 27 六、 退化林修复 建议 29 第二节 项目概况分析 31 一、项目概况 31 二、项目背景和必要性 33 三、基本情况分析 34 第三节 项目需求分析 40 一、产品清单需求 40 二、技术参数要求 40 三、交货时间及地点需求 41 四、质量标准要求 41 五、保密需求 41 六、供货需求 42 七、包装要求 42 八、种苗运输要求 42 九、验收需求 43 十、苗木假植要求 43 十一、栽植要求 44 十二、扶苗、封坑、覆土保墒要求 45 十三、售后需求 45 十四、其他要求 45 第四节 项目重难点及对策分析 45 一、重难点分析 46 二、对策分析 46 第二章 项目整体设想及规划 48 第一节 项目设想及规划 48 一、总体要求 48 二、进度安排 49 三、技术措施设计 49 四、项目施工流程 50 第二节 项目整体建设方案 51 一、建设目标 51 二、建设任务 51 三、建设布局 51 四、建设内容 52 五、建设措施 53 第三节 项目供货设想规划 54 一、供货目标及理念 54 二、供货能力 56 三、苗木响应程度 58 四、供货质量保障措施 61 五 、产品运输保证措施 63 六 、劳动力安排保证措施 64 七、 供货时间保障 65 八、 供货能力保障 67 第四节 项目 施工 设想规划 67 一、总体方案部署 67 二、指导思想及工作目标 68 三、项目施工总体思路 68 四、项目 施工要点 69 五、项目 施工准备 70 第五节 工程进度 设想规划 72 一、总体保证 72 二、 施工进度保证措施 73 三、 工期保证措施 74 四、 奖罚措施 75 第六节 项目管理设想规划 76 一、项目管理模式 76 二、项目管理工作原则 84 三、项目管理目标及承诺 85 四、项目指导方针 87 第三章 项目管理机构及人员配置 89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89 一、项目组织结构分类 89 二、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93 三、项目组织结构 94 四、组织机构设置及原则 95 五、组织结构图 99 第二节 项目人员配备 100 一、项目人员基本情况表 100 二、管理人员汇总表 101 三、拟派项目负责人履历表 102 四、拟派工程师配置计划表 103 五、其他项目人员履历表 103 第三节 管理机构职能与人员职责 104 一、管理机构职责 104 二、人员岗位职责 112 第四节 项目人员管理 118 一、项目法管理 118 二、服务团队的组织及管理 120 三、信息反馈制度 122 四、员工激励制度 123 五、人性化的人员管理方案 124 六、人员服务质量的监控考核 125 七、工作人员管理 126 八、人员配置原则 136 九、组织管理机构运作保证措施 138 第四章 人员培训服务方案 140 第一节 人员培训综述 140 一、人员培训目的与意义 140 二、人员培训原则 141 三、培训分类 144 四、人员培训工作机制 145 五、培训计划表 148 第二节 人员培训管理制度 149 一、 培训管理部门和负责人员 149 二、 培训内容 149 三、 各类人员所应接受的培训内容 150 四、 培训教员 151 五、 培训形式及教材的确定 152 六、 员工培训卡、培训记录及签到簿的管理 152 七、 培训考核及评估 153 八、 建立培训档案 153 第三节 林分基础知识培训 154 一、土地类型 154 二、林地类型 155 三、林地资源类别 158 四、地形地貌 159 五、森林资源 161 第四节 常见病虫害防治培训 165 一、病虫害防治概述 165 二、病虫害防治对象 174 三、病虫害防治原理与措施 177 四、农药的使用技术 181 第五章 项目技术指导 191 第一节 退化林类型及评判标准 191 一、退化次生林 191 二、退化人工林 191 三、退化等级 192 四、退化林评判标准 193 第二节 退化防护林修复技术指导 195 一、更替修复 195 二、择伐修复 197 三、林带渐进修复 199 四、综合修复 201 五、其他技术要求 203 第三节 退化商品林综合修复技术指导 203 一、退化商品林综合修复对象界定 204 二、综合修复方式方法 204 第四节 生境保护技术指导 210 一、限制修复区域 210 二、预留缓冲带 210 三、保护修复林地生态 210 四、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和外来物种控制 211 第六章 苗木供应方案 213 第一节 供货实施阶段划分 213 一、任命实施工作小组 213 二、管理层批准 213 三、筹资计划 213 四、供货管理和组织 214 五、详细的供货计划 214 六、供货进度安排 214 七、苗木及相关设备运输 214 八、苗木及相关设备的栽植与管养 214 九、验收交付使用 215 第二节 货物响应程度 215 一、响应程序 215 二、响应原则 216 三、质量响应 217 四、响应时间 218 第三节 供货计划安排 219 一、供货时间安排 219 二、运输时间安排 219 三、到货交付时间安排 219 四、项目交付时间安排 220 第四节 供货实施方案 220 一、供货方案流程 220 二、方案设计原则 221 三、供货组织方案 221 四、项目实施流程 222 第七章 起苗、包装、运输方案 225 第一节 起苗、包装技术和标准 225 一、起苗流程和标准 225 二、起苗出圃技术 226 三、 装车流程及标准 228 第二节 供货保障 229 一 、供货时间保障 229 二 、供货能力保障 231 第三节 供货控制措施 231 一、 交货期控制措施 232 二、 货物交付 233 第四节 产品的运输 及 计划 及实施 234 一、 产品的运输计划与控制 234 二、 货物运输 实施 234 第五节 运输服务方案 235 一、设计原则 235 二、运输组织方案 237 三、货物运输安全思路与目标 240 四、运输流程 241 五、运输管理承诺及保证 242 六、注意事项 245 第六节 运输组织机构及车辆配备 246 一、运输组织机构 246 二、岗位职责 247 三、运输人员配备 250 四、运输车辆配备 257 第七节 运输保障措施 261 一、运输路线保障 261 二 、安全运输保障 262 第八章 栽植实施方案 274 第一节 栽植项目机构管理 274 一、项目概况 274 二、 栽植 施工现场组织与管理 274 第二节 栽植施工工序 276 一、施工工艺流程 276 二、施工顺序 276 第三节 苗木栽植方法 277 一、栽植前土壤的处理 277 二、施工放线和挖树穴 278 三、采购苗木 278 四、苗木栽植 278 五、施工方法流程图 279 第四节 施工技术要点 279 一、 在树木栽种前期做好充足的准备 279 二、 合理开挖树坑 280 三、 根据树木的生长要求修剪 280 四、 浇水并压实周边泥土 281 五、树木栽种之后的注意事项 281 第五节 苗木产品主要技术指标 282 一、栽植质量标准依据 282 二、主要规格质量标准 282 三、栽植土土方处理注意事项 283 第九章 后续养护服务方案 285 第一节 养护组织结构及管理 285 第二节 售后养护保障 286 一、组织保障 286 二、技术保障 286 三、管理保障 287 第三节 养护服务方案 287 一 、 养护 宗旨和目标 287 二、养护管理的规范及标准 288 第四节 养护措施 289 一、土壤管理 289 二、追肥 291 三、修剪 293 四、大树养护 294 五、病虫害的防治 295 六、除草 296 七、抗旱技术措施 296 八、防汛防台的措施和工作内容 297 第十章 安全、文明、环保施工方案 299 第一节 安全施工作业方案 299 一、安全管理目标 299 二、安全生产的基本原则 300 三 、 安全风险辨识 303 四、安全管理体系 308 五、安全管理制度 315 六、安全管理保障措施 317 七 、用电安全措施和防火措施 319 八、其它安全技术措施 321 第二节 文明施工作业方案 321 一、 文明施工目标 321 二、 文明施工的组织机构及职责 322 三 、文明施工重点 323 四、文明施工管理 324 五、 文明施工考核 325 六、 文明施工的实施方案 326 七、文明施工落实 329 第三节 环境保护作业方案 330 一、环保作业 管理体系 330 二、 主要职责 331 三、 环保的目标 332 四、 环保 的 法律法规 依据 332 五、 环保管理 措施及内容 333 第十一章 特殊天气、季节施工方案 342 第一节 特殊天气技术措施管理 342 一、排水、防雨措施 342 二、防风措施 342 三、高温管理 343 四、养护管理 344 五、冬季管理 344 六、雨季造林措施 350 第二节 特殊季节技术措施方案 352 一、苗木选择 352 二、苗木起挖 352 三、假植和运输 353 四、栽植基质 353 五、修剪整形 353 六、栽植 354 七、栽植技术处理 355 八、后期养护 355 第十二章 质量管理体系服务方案 357 第一节 质量保证承诺 357 一、 产品 质量承诺 357 二、 到 货承诺 357 三、技术服务承诺 358 四、价格承诺 359 五、违约赔偿 359 六、质量保证承诺书 359 第二节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361 一、质量目标 361 二、质量保证体系 361 三、实行质量保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 362 第三节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及主要职责 365 一、质量管理机构 365 二、质量管理组织 367 第四节 质量管理系统 368 一、质量管理系统 368 二、质量控制措施 370 三、质量管理制度 370 四、质量保证措施 371 第十三章 应急处理服务方案 375 第一节 应急预案概述 375 一、目的 375 二、依据 375 三、适用范围 375 四、应急预案体系 375 五、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76 六、组织机构与职责 376 七、应急救援的培训与演练 379 八、事故报告指定机构人员、联系电话 380 第二节 意外伤害应急预案 381 一、目的 381 二、范围 381 三、应急准备 381 四、应急响应 381 五、现场急救措施方法 382 第三节 机械事故应急预案 386 一、职责 386 二、组织落实 386 三、应急响应 386 四、善后处理 390 第四节 防火应急预案 390 一、工作原则 390 二、防火机构 391 三、火情的发现和上报 391 四、灭火力量准备 391 五、火灾扑灭原则 392 六、冬季火灾的扑救 392 第五节 触电伤害的应急抢救预案 393 一、目的 393 二、适用范围 393 三、职责 394 四、资源配置 394 五、应急响应 394 六、触电现场的急救 395 第六节 运输过程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404 一、货物运输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404 二、运输中车辆突发或者处理预案 407 三、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412 四、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413 五、车辆盗抢应急预案 414 六、其他应急事件处理方案及措施 419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概况”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整体设想及规划”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管理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人员培训服务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技术指导”详情可见本文第五章。 六、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苗木供应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六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起苗、包装、运输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七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栽植实施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八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后续养护服务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九章。 十、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安全、文明、环保施工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章。 十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特殊天气、季节施工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一章。 十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质量管理体系服务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二章。 十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应急处理服务方案”详情可见本文第十三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 政府采 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和招标文件的要求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概况 第一节 退化林概述 一、退化林及修复 退化防护林是指因环境变化、造林和经营不当、遭受自然灾害、林业有生物危害等因素影响 , 林分提前或加速进入生理衰退阶段 , 出现林木枯死、濒死、生长不良等现象 , 稳定性降低 , 生态防护功能退化甚至丧失 , 难以通过自然能力更新恢复的防护林。 退化防护林修复是指对退化防护林采取人工干预措施 , 改善分结构和生境 , 提高林分质量 , 恢复和提升生态防护功能的过程。 二、退化林成因 (一) 自然因素 自然因素会引发森林退化 , 包括干旱、洪涝和台风等 , 也包括动物的侵袭。从气象灾害来看 , 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对森林资源的影响较大 , 尤其对人工专业纯林和竹林的损害最为严重 , 造成林木大量倒伏。此外 , 一旦出现特大洪涝灾害 , 直接损毁森林资源 , 造成郁闭度降低 , 影响林木的生长。同时 , 自然灾害包括有害生物的侵袭。为了提高森林资源的覆盖面积 , 大量 栽植 人工纯林会影响林分结构的稳定性 , 容易出现有害生物入侵 , 如果外界条件适宜 , 会造成病害的传播与蔓延。 例如出现松材线虫病后 , 如果预防和管理不当 , 会增加病害的面积。需要采取应对措施 , 例如强度择伐、清理枯死松树等措施。现阶段 , 松材线虫病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松树健康发展的重要疾病 , 造成松林严重退化 。 (二) 人为因素 选地和整地不当、栽植密度过大等都会造成林分的退化。我国有些林区土壤贫瘠 , 并且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低 , 保水、保墒能力较差 , 无法满足林木生长的实际需求 , 不利于幼苗的生长。进入中幼林后 , 没有采取科学的水肥管理措施 , 无法满足林木生长的需求 , 导致树高和胸径的生长受到影响 , 因而形成退化林。有些山区的立地条件差 , 加之受到传统盈利观念的影响 , 导致有些地区的造林密度过大 , 不能满足养分和水分的需求 , 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 , 使林木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下降。 此外 , 不科学的栽培和管理也会造成森林的退化 , 并且有些地区重视造林但不重视后期的管理工作 , 虽然造林面积较大 , 但林木生长能力差 , 不能抵御外界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由于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 , 园林绿化行业不景气 , 没有 保护 绿化苗木 , 这也加大了林木的退化过程。有些地区只关注经济利益 , 不重视林木的科学管理 , 没有结合林木的生长规律选择合理的采伐方式 , 影响林木的健康生长 , 导致林木的抗病力下降。 另外 , 在造林的过程中 , 在相同的林地上连续 栽植 同一种树木 , 使林地的生产能力受到影响 , 造成林木的早衰 , 影响我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三)具体原因分析 1. 造林树种选择不当造成林分退化 立地条件、造林树种选择不当 , 造林违背适地适树的原则 , 是导致杨树林分退化的重要因素。我区退耕还林工程营造的杨树防护林 , 部分造林地块属坡耕地或岗地 , 土壤保水能力差 , 加之土壤贫瘠 , 不能满足杨树生态特性的要求 , 导致林木生长不良。杨树在幼林生长阶段长势还一般 , 但进入中龄林后 , 随着对水分和肥力的需求不断增加 , 由于缺水、缺肥而表现出生长衰弱 , 年生长量低下 , 形成小老树林分和干头树林分。 2. 蛀干害虫危害造成林分退化 人工防护林 , 因树种单一 , 生长不良 , 抗性又差 , 致使虫害不断发生并蔓延迅速。近几年来 , 在杨树人工防护林中 , 以杨干象甲、白杨透翅蛾、青杨天牛、黄斑星天牛、桑天牛等蛀干害虫发生面积大 , 对杨树中、近熟林分危害严重 , 并防治困难。由于蛀干害虫的猖獗危害 , 致使林木成片死亡 , 防护林“带断网破” , 从而导致林木生长量减少和部分死亡。 3. 理过熟造成林分退化 林分进入自然成熟期 , 生理机能衰退 , 防护效能降低 , 便到了更新采伐期。由于受采伐限额的影响 , 更新采伐延后 , 林分进入过熟期后 , 林木生长逐渐衰竭 , 造成心材腐朽风折 , 成为病虫藏身和繁衍之地 , 不仅降低了林木的经济利用价值 , 防护效用也不可避免地衰退。 4. 其他因素造成林分退化 营造的杨树防护林 , 普遍存在初植密度过大。随着林分郁闭 , 林木生长瘦弱、细小 , 森林生态功能等均不断下降。杨树为速生树种 , 林木之间生长竞争激烈 , 相互争夺养分和水分。加之林地立地条件差、未能及时抚育间伐 , 造成林地卫生状况差 , 病虫害发生严重 , 抑制林木生长 , 致使林分整体质量出现退化。此外 , 造林整地粗放、栽植技术不当、生产经营不当、病虫害防治不及时、人为破坏、牲畜践踏、自然因素等也是造成林分退化的重要因素。 三、 我国森林资源退化现状 (一) 林木大量死亡 , 林分残败。我国人工针叶纯林分布广泛 , 是简单结构的林分 , 很容易形成退化林 , 导致生物稳定性差 , 容易出现松毛虫和松材线虫 , 对林场危害严重。近些年 , 松材线虫病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出现 , 造成大量树木枯死甚至死亡。 (二) 林分疏松 , 更新困难。许多退化林郁闭度低 , 同时林分疏松 , 很容易出现杂草 , 杂草的生长速度快 , 影响幼树的健康生长 , 修复难度较大。 (三) 地力衰退严重 , 林分生长量低。我国的纯林资源较多 , 森林中缺乏其他的树种 , 导致地表枯枝落叶少 , 影响土壤的肥力 , 不利于森林资源的发展。 四、退化林影响 (一) 引起森林退化、生物多样性下降。 森林不仅蕴藏大量生物物种 , 更拥有多种生物生存与繁衍的生境。森林生态系统的退化 , 会使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减弱。过度采伐和不合理的开垦 , 使天然林长期超负荷过伐。而林分原始结构以及天然林特有的森林生态系统 , 不同程度地受到破坏 , 引起森林生物多样性下降、珍稀动植物栖息地丧失和破碎化 , 影响了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力。例如 ,XX 岛大片热带雨林破坏后大部分转变为橡树林和其他人工林 , 使得鹩哥 、 绯胸、鹦鹉、长臂猿、鼹鼠、巨鼠等树栖或依树木而生的动物种群数量急剧减少以至濒临绝迹 , 有的被麻雀、文鸟等地栖息动物所取代。再如 ,XX 热带森林的大量消失或由人工林所代替 , 使一些珍稀树种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热带亚热带森林中常见的樟属随着原始森林的大幅度减少而分布零星 , 巳见不到成片的樟树林 , 有的樟属植物种处于濒危状态。森林破坏易 , 恢复难且漫长 , 这将对生物造成长期的危害。 (二) 林地流失。 林地的流失往往与非法占用、采伐等行为相伴 。 由于各类工程建设、开矿、采石等原因 , 每年有大量的有林地被改变用途或被征占而转变为非林业用地 , 有林地损失、林地被改变用途或征占用的面积数量巨大。据统计 , 西部地区自第二次清查以来林业用地逐年减少 , 第五次清查比第二次有林地减少 XXX 万 h㎡, 减少幅度为 X%, 第四次清查以后 , 减少速度虽然有所缓和 , 但平均每年仍减少 XX 万 h㎡ 以上。西部地区林业用地本来就少 , 林地不断被蚕食 , 削弱林业发展的后劲 , 也加剧了生态状况改善的难度。据 XX 省统计 , 新中国成立初期林地面积为 XX万h㎡,XX 年的森林资源清查数据显示 , 全省林地面积为 XXXX 万 h㎡, 比新中闰成立初期减少了 XXX 万 h㎡ 。 XX 省的有林地逆转和流失也非常严重 , 19 XX —20 XX 年 , 全省 XX 万 h㎡ 林地被改变用途或被征占为非林地。不依法办理使用林地手续 , 未批先或批少占多 , 破坏森林资源的现象不断发生。近年来 , 大量的开工建设项日非法占用林地和采伐林木现象较为严重。 (三) 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劣变、局部质量下降趋势仍未得到改善。 森林三大效益的发挥是以森林质量为基础的 , 没有森林质晕 , 就没有森林效益。虽然中国已实现了森林覆盖率上升 , 森林面积和森林莆积量持续增加 , 森林资源总生长量和总消耗量持平 , 但森林生态系统局部质量下降的趋势仍未得到改善 , 生态系统的结构在发生劣变。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劣变包括其林种组成、树种组成、龄组 ( 级 ) 组成等方面。其主要表现为: -- 天然林向次生林转化。我国现有天然林 XXXXX 万 h㎡, 除不足 XX% 为原始林外 , 多数均经人为破坏 , 由原始林变为次生林 , 并有相当大的比例成为低质林。森林采伐后破坏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 森林功能明显下降。 -- 林龄结构低龄化 , 中幼林多 , 成林、过熟林少。过度采伐引起林龄结构低龄化 , 结构不合理 , 造成森林质量下降 , 生态系统退化。第五次淼林资源清査结果表明 ,( 幼龄林+中熟林 ) 面积占森林总面积的 XX%, 熟林占口 XX%,( 成林中过熟林 ) 比例为 XX%, 幼龄林、中龄林和 ( 成林+过熟林 ) 的面积比例接近4 : 4 : 2 , 蓄积量比例大致为1 : 3 : 6 , 林龄结构明显偏于低龄化。在区域上这种趋势表现得更为明显 ,XX 部丘陵山地森林资源低龄化的倾向更为严重。如 XX 和 XX 地区 , 森林的主要成分为近期发展的人工林 , 林龄结构出现失衡。在 XX 地区幼龄林、中熟林、成林的面积比例为5 : 4 : 1 , 蓄积量比例为2 : 6 : 2 ;XX 林区面积比例为5 : 3 : 1 , 蓄积量比例为2 : 6 : 2。这些地区中幼林的比:承占了绝对优势 , 可采资源少 , 给森林资源的利用带来了较为严峻的挑战。 在笫六次森林资源清齐中 , 虽然中幼龄林比例较笫五次有所下降 , 由 XX% 下降至 XX%, 但仍占有较大的比例 , 并且在区域上表现得明极不均衡。在各地中 ,XX 林冈林龄结构由于釆伐导致低龄化 , 成过熟林蓄积量比例下降现象尤其严重 , 其次是 XX 林区 , 但 XX 林区成过熟林仍占相当大的比例。其他地医的林龄结枸成过熟林的比例均较低 , 也普遍存在森林质量低的问题。林龄结构低龄化 , 而且 XX% 的采伐面积 ,XX% 的采伐蓄积来自于中、幼龄林 , 造成后备资源的浪费。 由森林生态系统的龄组结构可以看出 , 中国大部分森林生态系统处于退化或不成熟阶段 , 其稳定性很差 , 干扰能力低下 , 一旦受到外来因素的干扰就很容易遭到进一步的破怀甚至崩溃。 (四) 森林生态系统破碎化程度高。 由于人口多、人类活动强度大 , 我国现有的森林大都呈片状或岛状分布。而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维持一般都要达到其最小面积 , 森林的破碎化使森林的脆弱性增加 , 从而容易遭受进一步的破坏。 (五)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不高。 采用森林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对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进行评价的结果表明 , 在中国森林生态系统中 , 天然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高 , 人工林特别是人工纯林的健康指数低。中国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西南和东北地区 , 呈现南北指数高、中间指数低的区域分布格局。其空间分布格局按照森林区划来看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比较高的地区多集中在天然林区以及热带雨林和季雨林地区 , 特别是热带雨林、季雨林区域 , 包括 XX 东南部、 XX 西南部以及 XX 部分地区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最高 ; 其次是亚热带林区 , 这些地方由于水热条件好 , 森林在遭受一定干扰后恢复速度比较快 , 但该地区是中国人工林的重点区域 , 特别是该地区大面积的人工马尾松、杉木林等纯林的出现 , 使得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受到很大的影响 ; 再次是东北林区 , 物种多样性指数、生产力不高 , 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程度也不是很高 ; 而暖温带 XX 和 XX 林区 , 由于森林立地条件以及森林结构等原因 , 其森林生态系统健康指数相对较低。 五、 退化林修复措施 (一) 退化林修复类型 1. 生态主导的兼用林。确定修复的目标 , 结合林分结构确定修复的方式 , 可以采取封山育林和人工补植来增加树种的数量 , 通过抚育伐或更新采伐的方式开展修复 , 抚育伐包括生长伐、卫生伐和透光伐。如果是纯林或先锋树种组成的次生林 , 或选择混交林 , 在修复的过程中 , 保护原生的植被 , 避免水土流失。 2. 用材主导的兼用林。森林修复的主要目标是恢复森林的生态功能以及经济功能 , 可采取多种修复方式 , 包括封山育林、平茬复壮和林下补植等方式 , 提高修复率。如果森林的 栽植 密度较大 , 可选择抚育间伐的措施 , 清除劣质树木和干扰树木。在受自然灾害影响比较严重的林分地区 , 清理受害林木 , 然后选择本地区珍贵的树种形成混交林。 (二) 主要的修复措施 1. 封育。封山育林也是重要的修复手段 , 是利用大自然的自我修复能力进行修复的一种手段 , 包括生态自我修复和人工辅助修复等 , 该种修复方式需要结合林地的分布结构 , 达到修复退化林的目的。针对天然更新条件好的林分 , 可优先采取封山育林措施。如果天然更新能力比较差的话 , 选择穴播等人工辅助的方式。 2. 复壮。该措施能够恢复正常生长中退化的幼龄林 , 包括施肥、平茬促萌和病虫害防治。 3. 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针对林下更新幼苗较多和母树生长能力较强的林分 , 清理林内的杂草和灌木 , 保证林内的幼苗良好生长。 4. 补植。针对天然更新能力较差和树种单一的林分结构 , 采取补植的措施较为合理。结合树种的类型和分布状况 , 确定具体的补植方法 , 优先选择本地区的优良树种 , 以阔叶树种为主 , 然后再 栽植 其他的珍贵树种 , 在 栽植 过程中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 , 结合林分结构和株数选择具体的补植密度 , 密度要在合理的范围内。 5. 抚育措施。筛选目的树种 , 伐除病死木 , 清除劣质木和干扰。 6. 以耕代抚。根据树种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选择以耕代抚的措施 , 可以采取林药间作或林草间作的方式 , 减少林中的水土流失 , 抑制杂草的生长 , 提高土壤肥力 , 改善林分结构 , 促进退化林的恢复生长。 7. 皆伐更新。如果退化林不严重 , 可采取局部皆伐的方式 , 采伐之后选择适合本地区生长的树种重新造林 , 以营造混交林为主。 8. 补植后的管理。在林木补植之后约30d , 加强管理 , 及时检查林木的成活情况 , 发现死株
退化林修复投标方案(技术标420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