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培训服务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376页   下载404   2024-07-12   浏览41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50413字   150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剩余361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 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5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5 一、展览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15 二、展览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19 三、展览场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20 四、展览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23 第二节 需求分析 34 一、陈列布展内容 34 二、陈列布展具体实施要求 36 三、实施准备 37 四、项目实施内容 38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及策划 39 第一节 布展设计部署实施 39 一、设计前期 39 二、方案设计 39 三、扩展设计 39 四、施工图设计 39 五、设计实施 40 六 、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 宣传推广 40 七 、服务质量标准 41 八 、人员配备计划 42 第二节 实施 部署原则 42 第三节 项目实施重难点内容 43 一、图文展示 43 二、实物陈列 44 三、馆内展品陈列环境 45 四、灯光布置 45 第三章 项目组织架构及人员配置 48 第一节 组织 及职责 48 一、公司简介 48 二、公司组织机构及岗位职责 49 第二节 项目组织结构 57 一、项目组织结构分类 57 二、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61 三、项目管理结构 62 第三节 项目人员配置及岗位职责 64 一、人员配置 64 二、具体岗位职责 67 第四节 人员管理方案 79 一、人员管理规范 79 二、人员保障措施 88 三、人员管理制度 89 四、 劳动力计划的保证措施 104 第四章 拟投入设施设备 107 第一节 物资装备规划 107 一、物资配备目标 107 二、物资装备的原则 107 三、展览设备的组织 107 第二节 拟投入的施工机械设备 108 一、 拟投入的主要设备 108 二、 拟配备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 110 第三节 设施设备管理及使用措施 111 一、设施设备配置条件及因素 111 二、 机械设备管理措施 112 三、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使用的保证措施 113 四、 机械设备维修保养制度 114 第四节 装饰材料进场计划 116 一、 材料投入计划 116 二、 材料的进场验收计划 116 三、 材料计划投入的保证措施 117 四、 设备材料、构件的保管 119 第五章 布展服务方案 120 第一节 现场踏勘计划 120 一、现场踏勘目的 120 二、现场踏勘时间 121 三、 现场踏勘制度 122 四、 现场踏勘人员 124 五、 现场踏勘流程 124 六、 现场踏勘记录 125 第二节 布展设计与施工的衔接 127 一、 设计与制作衔接配合的组织 127 二、 项目设计阶段的衔接与配合 128 三、 项目制作实施阶段的衔接与配合 129 第三节 展位展区展位划分 130 一、展区分布及展位分配原则 130 二、其他事项 131 第四节 具体实施方案 131 一、 特装布展 131 二、 标准展位 132 三、展场 布展要求及其他事项 132 第五节 展位的搭建及主体物料及材质说明 134 一、国际通行的标准展位说明 134 二、展览展位灯光设计显示的材料选择 135 三、展览搭建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143 四、展览搭建的结构类型 151 五、展墙的搭建 152 第六节 展会设计搭建方案 155 一、目的 155 二、设施设备管理制度保障 156 三、 展览搭建任务 157 四、展台设计方案保障 161 五、展区设计搭建内容保障 162 第七节 展会公共布展方案 163 一、布展原则与实施保障 163 二、布展工作内容 167 第六章 展柜设计 生产安装及调试 方案 169 第一节 展柜设计原则 169 —、柜内设计的实际运用 169 二、展示柜内设计的原则 171 三、展示柜内设计要素分析 172 第二节 展示柜设计理念与方案 174 第三节 展柜设计创新 176 一、 设计的总原则 176 二 、关于“展” 177 三 、关于“藏” 179 四 、关于“超越” 182 第四节 展示柜工艺制作 183 一、木制底柜 183 二、有机陈列架 186 第五节 展示柜烤漆工艺 188 一、工艺 188 二、漆膜 188 三、纹路 189 四、表面 189 五、耐磨 189 第六节 纪念馆展柜玻璃工艺特点 190 一、钢化玻璃工艺 190 二、夹层玻璃 192 第七节 安装调试方案 194 一、制定计划 194 二、安装现场环境调查及现场勘察 195 三、现场安装调试 195 四、到货验收 196 五、安装调试承诺 196 第七章 主要装饰装修项目实施方案 198 第一节 双层石膏板天花施工方案 198 一、 工艺原理 198 二、 工艺流程 198 三、 技术要点 198 第二节 大理石地面施工方案 202 一、 准备工作 203 二、 基层处理 203 三、 试拼 203 四、 弹线 203 五、 试排 204 六、 刷素水泥浆及铺砂浆结合层 204 七、 铺砌石材板块 204 八、 灌缝、擦缝 205 九、 打蜡 205 第三节 墙面干挂石材施工方案 206 一、 施工准备 206 二、 基层处理 206 三、 石材六面防水处理 206 四、 板材预拼编号 206 五、 测量放线 207 六、 龙骨安装 207 七、 隐蔽验收 207 八、 板材钻孔及安装 207 九、 密封硅胶 208 十、 清理 208 第四节 木装饰板墙面施工方案 209 一、 施工条件 209 二、施工内容 209 第五节 标识牌安装施工方案 211 一、 切割下料 211 二 、钻孔 212 三、 焊接 212 四、 装配 214 五 、电气安装 215 第六节 电气部分 及 暗敷管线安装 及调试方案 215 一、安装工艺顺序 215 二、 线槽 的安装 215 三、 穿线(缆) 216 四、 灯具安装 218 五、 开关插座的安装 220 六、 电气工程系统调试 221 第七节 展示灯箱制作施工方案 222 一、 安装 工艺 顺序 222 二、 灯箱制作材料 223 三、 操作工艺要点 223 四、展示照明制作细节 225 第八节 艺术字安装方案 226 一、 金属字安装 226 二、 水晶字安装方法 227 第九节 多媒体展示制作 及调试 方案 228 一 、 施工方法及工艺措施 228 二、 系统调试方法 234 第十节 展览 灯光 系统分类及要求 236 一、展示灯光的分类 236 二、灯光的展示效果 237 三、展示灯光技术要求 238 第八章 场景复原、雕塑制作方案 240 第一节 博物馆 /展览馆展览中的场景复原 240 一、 陈列展示 241 二、 微缩场景 242 三、 蜡像半景画场景 245 四 、动态多媒体 247 第二节 雕塑制作工艺 247 一、 玻璃钢雕塑的制作工艺 247 二 、 金属锻造雕塑的制作工艺 251 三 、 水泥雕塑的制作工艺 252 第九章 展览资料收集及管理方案 254 第一节 实物档案收集与管理 254 一、档案的收集与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54 二、改进实物档案收集与管理的措施 256 第二节 史料收集与整理的对策 259 一、存在问题 259 二、对策 261 第三节 展品收集操作流程及存储办法 265 一、操作流程 265 二、存储办法 266 第四节 资料收集的方法 266 一、收集资料的种类 267 二、收集资料的原则 268 三、收集资料的方法 270 四、资料的整理 272 第十章 展台拆除方案 275 第一节 拆除工程施工准备 275 一、技术准备工作 275 二、现场准备 276 三、机械设备材料的准备 276 四、在工地固定场所设置标牌 276 五、施工保护要求 276 第二节 拆除施工程序 277 一、施工顺序 277 二、施工注意事项 278 三、垃圾清运方法 279 四、搭建、拆除工程意外伤害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措施 279 第十一章 验收方案 280 第 一 节 项目验收内容 280 一、验收标准 280 二 、验收人员 280 三 、验收方法 281 四 、验收 281 第 二 节 设备 验收 要求 282 一、验收准备 283 二、核对凭证 283 三、实物检验 284 四、验收方式 284 第十二章 文明施工及环境保护措施 287 第一节 文明施工措施 287 一、 文明施工目标 287 二、 文明施工组织机构 287 三、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288 四、 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具体措施 289 五、 预防扰民的控制措施 290 第二节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292 一、 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292 二、 场地管理 293 三、 雨季施工措施 294 第十三章 施工质量管理保障及保修方案 296 第一节 质量方针、目标及控制程序 296 一、施工质量方针 296 二、 质量体系组织机构 297 三、 设计配合阶段的质量保证 298 四、 材料采购的质量保证 299 五、 施工过程的质量保证 304 第二节 竣工工程检验和验收的质量保证 313 一、 检验和验收程序 313 二、 质量管理保证措施 315 第三节 工程施工协调管理 317 一、 与 招标 方的工作协调 317 二、 与监理工程师的工作协调 318 三、 与设计单位的工作协调 319 四、 安装与土建施工配合 319 五、与其他 分包单位的施工配合 320 六、 协调方式 320 第四节 应急服务措施及保修承诺 321 一 、 服务响应 321 二、 技术支持 321 第五节 保修方案、回访计划 323 一、 工程维护保修原则 323 二、 系统故障报告和系统故障预防措施 324 三、 维修方案 325 四、 售后回访计划 326 第十四章 疫情防控服务方案 330 第一节 总体服务方案 330 一、防控总方案 330 二、防控总要求 330 三、观展人员管理 331 四、展位管理 332 第二节 传染病疫情事件的预防和防控措施 333 一、传染病疫情事件预防 334 二、防控措施 335 三、展馆卫生防疫工作 336 第三节 明确防控具体要求 337 一、建立个人健康申报制度 337 二、场所入口应设立体温检测点 337 三、展馆应当加强通风换气 337 四、应确保展馆内洗手设施运行正常 338 五、展馆预防措施 338 六、用餐形式 338 七、日常操作要求 338 第四节 疫情防控实操 339 一、清洁消杀要求 339 二、展览场所防控措施 339 三、人员防控措施 340 四、展品展具防控措施 341 五、其他保障措施 341 六、成立现场疫情应急防范小组 342 第五节 消毒物品准备 343 一、消毒泡腾片 343 二、84消毒液 344 第十五章 应急预案 347 第一节 总体方案 347 一 、 编制目的 347 二 、 编制依据 347 三 、 工作原则 347 四 、 适用范围 347 五、成立应急组织机构 348 六、应急救援预案启动程序 350 七、 后期处置 351 八、 应急处置保障 352 九、 责任追究 353 第二节 各项应急预案 354 一、火灾应急预案 354 二、停电应急处理预案 361 三、触电应急预案 363 四、高空坠物应急预案 367 五、 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处置预案 370 六、台风、暴雨的应急预案 372 七、发生中暑的急救处理方法 373 八、盗窃、匪警应急预案 374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展览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展览作为最古老的市场形式,通过“展出”与“观览”达到交换目的的原理千百年来基本未变,但其形式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变化着。 现代意义上的贸易展览会最早诞生在德国,到15世纪,莱比锡和欧洲其他国家的许多城市都相继成为世界展览名城。随着“地理大发现”的进展、国际贸易活动的频繁和经济全球化的深入,会展活动逐渐扩展到美洲等其他地区。 19世纪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博览会成为发达国家争夺世界市场的重要场所。1928年11月22日,来自31个国家的政府代表出席了在巴黎举行的国际会议,并签署了世界上第一个关于管理和协调国际性展览会的《1928年国际展览会巴黎公约》,规定了世界博览会的举办周期、主办者和参展者的权利与义务等。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一批因战争而停办的展览会和博览会重新开张,“米兰博览会”、“巴黎博览会”、“莱比锡博览会”被誉为连接各国贸易的3大桥梁。 展览业达到国际化的产业规模是在20世纪70年代,也就是经济全球化形成之时。国际分工体系的深化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极大地推动了国际展览业的发展,大型会展中心接连问世,现代会展产业应运而生。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欧洲会展业已成为全球会展经济中整体实力最强和规模最大的区域经济。德国成为世界第一展览强国,亚洲会展经济的规模和水平高于拉美和非洲,仅次于欧美。新加坡、日本、阿联酋和我国的香港等地的会展经济都已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由于政府不重视发展展览业,企业一般也不通过展览会推介产品,而主要采取产品展示会的形式进行宣传,因此其会展业发展远远滞后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 再就中国而言,早期的集市,最多只能算会展活动的萌芽。由于我国历代封建王朝多数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因此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会展活动发展缓慢,更未能形成产业。1873年,我国首次参加在奥地利举行的维也纳世界博览会,此后官方或民间又以组团参加、寄物参展、派员参展等形式参加了20多次世界博览会。1905年,清政府工商部颁布《出洋赛会同行简章》,对华商出国参展作出了统一规定,鼓励商家踊跃参展;还在前门设立“京师劝工陈列所”,以展示各地工业品。国内的会展活动也逐渐发展起来,如我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博览会—南洋劝业会于1910年举办,展期3个月,观众达20多万。1915年,中华民国政府派员参加了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获得众多大奖。自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后,中国没再参加世界博览会,直至1982年重新参加美国举办的诺克斯维尔世界博览会,才又重新参加历届世界博览会。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经济和思想观念等原因,我国很少参加世界性的会展活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会展经济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起来,除传统的广交会外,比较著名的有昆明商品交易会、华东商品交易会、深圳高新技术商品交易会、杭州西湖博览会等,有些已成为国际知名品牌。总体来说,每年所办的展览中,5万平方米以上的不超过10个,2万平方米以上的不超过30个,而以1万平方米左右的专业展为多。除汽车展、房屋展等公众性较强的展会外,大多数展会的观众都是专业行业的管理、经营和科技人士。 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展览会也有较长的发展历史。中国展览会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古代集市。 中国古代集市起源于宗教性的集会。早在西周(公元前1100~公元前771)即有陕西岐山风雏山村的宗庙会,一年一次,会期3天。 元代(1271~1368)时,元大都(今北京)的集市多达30多个,今北京钟鼓楼一带是元大都繁荣的集市所在地。 明代(1368—1644)时,北京集市依然繁荣。城隍庙、隆福寺、护国寺、白云观等地是定时庙会场所。明代还与北方游牧民族进行交易的由国家控制的马市,即茶马市。 清代(1644—1911)时,北京的白塔寺、隆福寺和护国寺是著名的三大庙会所在地。清代在传统集市的基础上,又逐步发展了具全国规模的一些专业集市,如无锡、芜湖的米市,最典型的是河北安国的药市,春秋两次。作为专业的药材集市,安国药会已初步具备近代专业博览会的形式和内容。 清代后期,随着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中国早期的博览会出现了。 1905年,清工商部在北京前门设“京师劝工陈列所”,展示各地工业品,同时附设劝业商场销售商品。这是中国博览会的雏形。 1909年,江苏教育总会在沪召开全省学堂成绩展览会,这是我国首次以展览会命名的展览。 1910年,清廷在南京举办南洋劝业会,掀开了中国近代展览史的第一页。南洋劝业会是中国历史上具现代展览概念的第一个商业博览会。大会分设各省、纺织、茶叶、工艺、武备等馆,会期3个月,观众达二十多万。 1912年,北京政府改清廷在前门的劝工陈列所为商品陈列所,以后又改为劝业场,使得这一中国最早的展馆逐步变成商场。 1921年8月,上海总商会商品陈列馆建立,每年6、7月征集展品,每年秋季举办一次展览会。 1922年10月,上海总商会在上海首次举办了中国蚕茧丝绸博览会。 1925年,举办了武汉展览会。 1928年,举办了四川国货展览会。 1929年,举办了西湖博览会。西湖博览会是我国历史上规模空前的展览盛会(2000年起,西湖博览会继续在杭州举办,每年一届)。 1935年,举办了西南各省物品展览会。 1936年,举办了浙赣特产联合展览会。 1944年,东北伪满洲政府举办了哈尔滨博览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至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的展览会主要是由政府承办。80年代后期,中国的展览业逐步发展,特别是经过近20年来的迅猛发展,展览已成为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新兴产业。 随着现代科技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展览会的组织手段和表现形式都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例如,近几年网上展览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并已经成为实物展览会的有效补充,在2003年SARS期间更是受到了众多参展商和贸易人士的青睐。 二、展览馆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一) 缺乏资金。 长期以来,展览馆在一些重大节日会实行免费开放政策,因此它们在资金使用上一直依赖政府补贴。政府的财政补贴大大缓解了展览馆运营资金的短缺,但大多数展览馆往往缺乏足够的启动资金和往来资金来发展文化产业,因此相关的技术和人力资源难以补充和发挥应有的作用,很容易导致展览馆失去发展文化产业的动力和信心。 (二) 展览馆文化产业运作模式尚不健全。 展览馆文化产业模式不够健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行政管理痕迹过重 ; 二是文化产品的开发脱离市场,还是以纪念品为主,多是 简单地模仿 和复制, 缺乏 创新性。很多文化产品没有从文化产业的角度入手,与产业规模化相差甚远 ; 三是组建懂经营、懂研发、懂营销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团队颇为困难 ; 四是多数展览馆对市场需求不够敏感,市场营销水平低,缺乏熟练掌握、运用市场化手段的能力。 (三) 展览馆文化产业的商品缺乏自身特色。 展览馆文化产品缺乏自身特色主要集中在一些中小型展览馆中,对于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展览馆要相对好些。目前,大部分 展览馆 作为一个地区文化的集中地,每天都吸引着大量的游客前来参观,但在参观完展览后选购旅游商品时就会发现展览馆所提供的文化商品基本上都是“山寨货”,没有一点展览馆的自身特色,游客的选择范围很窄。这主要是由于中小型的展览馆在这方面资金投入不足及对文化产业商品开发能力较弱造成的。但在近几年,拉萨市的大小展览馆借鉴了其他省份优秀展览馆的先进经验,及时地开发出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文化商品,这些文化商品有的是自身馆藏文物的复制品,有的是带有展览馆标志的商品,这种做法既能很好的宣传展览馆本身,又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还增强了游客对展览馆的信赖。 三、展览场馆发展存在的问题 伴随着展览业的发展,我国展馆数量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一方面,展馆面积的迅速增加,从硬件上满足了会展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彻底改变了以往有展无处办的尴尬困境,为主办方提供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另一方面,过热展馆建设的背后隐藏着极大的盲目性,并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展览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一)展馆供需失衡 目前我国展馆室内、室外展览总面积已达到500多万平方米,远远超过“世界展览王国” 德国的250万平方米,而且还有一些城市的大型展馆正在计划或筹划建设中,展馆的供给大大超过展会的需求。展馆闲置状况严重,使用率低下,目前我国展览馆的平均使用率仅有10%左右,会展业相对发达的北京也只有35%,上海为50%,而国外展馆的利用率指标可以达到70%以上。展馆规模急剧扩大,平均收入却逐年下降,许多展馆入不敷出,已经成为城市财政的巨大包袱。同时,各个展馆为了生存需要,加强了对会展资源的争夺,使会展资源不断分流,并降低了对办展主体的资质审核,进一步加剧了我国会展业的无序竞争。 许多地方政府追求一步到位,展馆建设缺乏准确的规模定位,普遍出现了大型化趋势。展览资源是有限的,大型展览更是稀缺资源,我国的大型展览多数集中于北京、上海、广州等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其他城市很少有大型展会的举办。为规模有限的展会而去筹建大型的展馆,不仅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降低了展会的视觉效果。 (二)展馆功能适当 展馆的基本功能就是承办展会,为会展市场服务,而我国展馆过分追求特殊造型,强调外表美观,实用性不强、有效面积低下,所供非所求。例如,广交会琶洲展馆建筑面积40多万平方米,实际用于展览的面积只有15万平方米,同时,许多展馆的内部展厅高度无法满足大型特装展会的要求,展馆层面的承重设计不足,一些柱式结构也严重影响实际的展示效果。专业性场馆的缺失,导致很多城市无力承办一些高档次的特定类型展会,客观上限制了我国展览业从外延扩张向内涵增长的转变,影响了展览业整体质量的提升。 现代大型展会的成功举行,不但要求展馆自身具备良好的办展功能,同时也要求展馆周边具有完善的配套设施。一些城市对展馆建设本身异乎寻常地重视,而忽视了展馆周边的商贸、娱乐、住宿、餐饮、交通、通信等服务配套设施建设。配套设施相对滞后,直接影响了展会的顺利举办和展馆的正常运营。 四、展览业现状及发展趋势 近年来,中国展览经济快速发展,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快推进,呈现出创新驱动、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全球展览经济增长拓展了新的空间。随着改革开放不断向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大对外贸易投资合作,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程度不断加深。展览活动成为中国企业了解行业发展趋势、展示先进技术和产品、扩大对外交流合作、发掘投资贸易机会的重要渠道。 (一)中国展览业现状 从调查数据看,中国展览业现状具有五大特点: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展览直接收入增长缓慢,社会经济效益驱动。 1.展览项目持续增长,数量扩张明显 中国展览业可谓“起步晚,发展快”,这可以从近五年来展览项目数增长情况得到验证。我国1997年的展览项目数首次突破1000个,到2001年突破2000个,2002年就超过3000个并不断增加,成为一个“展览大国”。但是,我国的展览项目绝大多数是中小项目,规模大的项目和品牌项目屈指可数。尽管这些展览的总展出面积也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但就展览收入而言,我国还不是一个展览强国。中国展览业规模继续稳居全球首位。2017,全国展览总数为10358 场,展览总面积为14285 万平方米,较2016年分别增长4.7%和9.3%。全年净增展览466场、展览总面积1210万平方米。 2018年,中国展览行业发展势头良好,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实现稳步增长。据不完全统计,在已采集到面积信息的展览中,2018年,中国境内共举办经贸类展览3793个,较2017年增加130个,同比增长3.5%;举办展览总面积为12949万平方米,较2017年增加57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6%。各区域展览数量和展览面积发展不平衡,华东地区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均领先于其他地区,占比分别为45.0%和41.0%;东北地区办展数量同比增速最快,达37.4%;华南地区办展面积同比增长最快,达17.1%。在省市方面,上海、广东和山东办展数量和面积均位居前三强,办展数量占比分别为19.5%、13.3%和9.5%,办展面积占比分比为20.6%,21.1%和7.6%;上海举办展览数量最多,广东省举办展览面积最大。 在中国境内举办的所有规模展览中,5万平方米以上中大型规模展览合计占比达51.3%,中国展览行业正逐渐向规模化办展转变。不同行业展览举办数量和规模差异化明显,轻工业展览在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上均位居所有行业之首,占比分别为39.9%和43.7%;服务业展览办展数量和办展面积实现双增长,同比分别增长13.4%和17.2%。 2015—2018年中国展览服务市场收入情况 2.展馆建设方兴未艾,成为城市必要设施 近年来在发展城市会展经济热潮带动下,各地搭建展览场馆的势头一浪高过一浪。前几年建设展馆多从发展会展经济着眼,现在许多城市已不完全为了发展会展经济,而是从城市举办各种会展活动的公益角度考虑,把展览场馆作为城市的必要基础设施,纷纷规划建设展览场馆,例如包括西藏拉萨也在积极争取建设一个会展中心。 3.展览主办多元发展,政府主导色彩浓烈 在我国,展览活动多年来一直是政府促进贸易、投资、技术、文化交流等事业发展的重要促进手段与载体。加上我国经济体制带有很强的政府主导性特征,因此,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量由政府或半官方机构主导,这也是有别于全世界其他展览大国的一个显著特色。 就展览主办机构而言,尽管目前参与者众多,多元化特征明显,但大体上有五大办展主体,即政府(包括政府及部门、政府临时机构、贸促会等半官方贸易促进机构)、商协会、国有企事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从法律意义上来看,在我国,主办机构是办展的主体和主要民事责任单位,但我国的展览活动大部分另有承办单位。从承办单位来看,企业承办的比重正呈越来越大的趋势。我国的政府主导型展会项目数世界第一。许多大型活动特别是中央和省级以上政府机构或全国性商协会主办的展览,其主办方往往由数个不同机构共同组成,承办者往往是主办单位的下级政府机构。 目前我国对展览主办企业并没有特别规定任何入行“门槛”,近年来各地新注册的与展览相关的企业数以千计、万计,尽管其中大部分都有主办展览的资格,但是,目前真正能独立主办或与其他机构联名主办的民营企业还是凤毛麟角。 4.展览地区集中程度高,经济发达地区领先 目前全国除西藏外,各省市都有了自己的展馆,或多或少都有在本地举办的展览活动,并且,越来越多的省份提出要大力发展展览业。但是,中国的展览业实际上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省市,而且集中程度相当高。就城市而言,公认的三大展览城市是北京、上海、广州,三者可进入世界展览中心城市百强;以省份为单位来看,广东、北京、上海、浙江、江苏居前五位。这也反映了我国展览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和经济发达省份的现状特点。 (二)中国展览业发展存在问题 1.市场在展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强,产权关系不清限制了展览要素的流动 由于对展览会的商业属性没有做出明确界定,同时大众舆论导向又过多地强调展览业对主办城市具有多方面的价值,从而导致各级政府在中国展览业发展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市场在展览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发挥不够。 2.展览业中存在部分形式主义问题,参展商和买家的自由选择权得不到充分尊重
爱国教育专题展览服务投标方案(376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