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社会服务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437页   下载840   2024-09-26   浏览183   收藏62   点赞244   评分-   170752字   103积分
还在等文档吃灰吗!快上传文档躺赚收益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422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 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 14 第一节 行业概况 14 一、康复护理定义 14 二、 社区康复 定义 14 三、 康复护理的目的 14 四、 康复护理的原则 14 五、 康复护理的基本内容 15 六、 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 15 七、 社区康复护理 的内容 15 八、精神障碍患者脱离社区康复危害 16 九、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的必要性 17 十、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 发展意义 17 第二节 行业背景 19 一、国外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发展 19 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及现状 21 三、我国某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有益尝试 23 四、国外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对某社区的启示 26 第三节 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体系的建立 28 第二章 项目整体设想与规划 32 第 一节 项目需求分析 32 一、项目总体要求 32 二、服务对象人数要求 32 三、项目经费管理要求 32 四、项目 人员要求 33 五 、 项目 管理要求 34 六、具体内容要求 35 七 、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建设 基本要求 37 八 、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 转介机制要求 39 第 二节 项目整体设想及策划 39 一、 指导思想 39 二 、服务目标 39 三 、主要任务 40 四 、基本原则 40 五、 服务期限 41 六、 服务对象 41 七、 服务量化指标 41 第 三节 项目的 服务 实施计划 42 一、XX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 宣传入驻计划 42 二、 精神障碍患者日间康复训练 计划 42 三、 精神障碍患者家属照顾能力提升与压力舒缓计划 42 四、 社区关爱倡导计划 43 第四节 项目的组织实施计划 43 一、项目的组织实施安排 43 二、项目的实施进度计划 43 三、项目实施的内部保障机制 44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46 第一节 康复中心管理体系 46 一、康复中心的宗旨和任务 46 二、康复中心管理方式 47 三、康复中心团队职能 50 四、康复中心 管理职责 50 五 、服务部门岗位管理制度 52 第二节 人员配备计划及岗位职责 55 一、服务人员配备要求与计划 55 二、各部门岗位职责 59 三、核心岗位具体职责 65 四、服务人员管理方案 70 第三节 监督和考核机制 75 一、监督机制 75 二、考核机制 76 第四章 项目人员管理及培训 79 第一节 整体培训方案 79 一、总体目标 79 二、原则与要求 79 三、培训分类 80 四、培训管理 83 五、培训方式 84 六、培训计划 86 七、员工培训操作流程 87 八、培训组织程序 91 九、培训实施 97 第 二节 具体培训内容 98 一、基本知识培训 98 二、 护工岗前培训 101 三、 护理操作规程 培训 105 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规范培训 127 第三节 人员管理方案 131 一、人员招聘流程 131 二、人员的管理机制 134 三、人员管理制度 135 第四节 人员绩效管理措施 159 一、考核办法 159 二、考核对象及内容 159 三、考核步骤及结果运用 160 四、辞退情况 160 第五章 项目管理规章制度 162 第一节 行政管理制度 162 一、文档管理制度 162 二、保密管理制度 167 三、印章管理制度 168 四、会议管理制度 171 五、办公用品管理制度 178 第二节 财务管理制度 179 一、财务工作管理制度 180 二、借款借支管理制度 182 三、费用报销管理制度 183 四、薪酬发放管理制度 185 第三节 合同管理制度 187 一、合同的签订 187 二、合同的履行 189 三、合同的变更、解除 189 四、合同纠纷的处理 190 五、合同的管理 192 第四节 精神障碍患者入、出康复中心管理制度 192 一、精神障碍患者入住康复中心制度 192 二、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首次就诊工作制度 194 三、精神障碍患者出康复中心工作制度 195 第五节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196 一、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病区安全管理的内容 196 二、重性精神疾病排查工作制度 198 三、精神科病房安全管理制度 199 四、精神病随访工作制度 200 五、消防与安全管理制度 201 第六节 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管理制度 202 一、精神患者康复服务管理制度 202 二、重性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管理制度 204 第六章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 建设方案 206 第一节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建设 实施设想 206 一、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目的 206 二、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的时间要求 206 三、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的服务内容 206 四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建设的要求 207 第二节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 整体空间设计 207 一、 整体设计原则 207 二、 内部功能分区设计 209 三、 外部空间组合 设计 212 第三节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 建设实施方案 213 一、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 的组成 213 二、 接待、办公 区域建设方案 215 三、 精神康复治疗中心 建设方案 219 第 七章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 具体实施方案 243 第 一节 精神障碍康复原则 243 一、功能训练 243 二、全面康复 243 三、回归社会 243 第 二节 精神康复者 评估方案 243 一、行为及精神症状的评估 244 二、社会功能的评估 244 三、躯体障碍的评估 262 四、人际关系的评估 262 第 三节 精神障碍 康复计划与进程 264 一、康复计划 264 二、确定康复进程 265 第 四节 精神障碍康复服务流程 266 一、转入 266 二、登记建档 267 三、功能评估与服务提供 269 四、转出 281 五、特殊情况及处置 281 第五节 精神障碍康复服务内容 283 一、药物自我处置技能训练 283 二、预防复发训练 286 三、躯体管理训练 287 四、生活技能训练 287 五、社交技能训练 288 六、文体娱乐活动训练 291 七、症状自我监控技能训练 291 八、学习行为的技能训练 292 九、职业康复训练 292 十、心理治疗和康复 295 十一、同伴支持 296 十二、家庭支持 297 第六节 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家属培训 服务方案 298 一、何为精神疾病 298 二、精神疾病的分类、特点和症状 298 三、如何应对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常见问题 301 第八章 质量及承诺保证措施 304 第一节 服务质量保证体系 304 一、总体要求 304 二、康复服务质量保障体系 306 第二节 服务承诺 307 一、投诉处理 308 二、卫生清洁 308 三、公共秩序 308 四、公共设施日常维护 308 五、设备管理 309 六、消防系统 309 七、给排水系统 310 八、供电系统 311 第三节 康复服务质量保证措施 312 一、康复服务质量管理社会化 312 二、康复服务质量管理制度化 312 三、康复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化 312 四、康复服务质量信息及时化 313 五、康复服务质量控制过程规范化 313 六、树立良好医德医风,优化现有学科体制 313 七、加快康复人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313 八、寻找多种途径培养康复人才 314 第九章 项目 档案管理方案 315 第一节 档案管理人员及职责 315 一、档案管理部门职责范围 315 二、档案工作人员岗位职责 315 三、档案管理人员配备 318 第二节 档案管理流程 319 一、目的 319 二、适用范围 319 三、术语和定义 319 四、职责 319 五、工作程序 321 第三节 重症精神病个案管理档案 335 一、个案管理计划 335 二、个案管理明细计划单 336 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个人信息补充表 336 四、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338 五、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339 六、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341 七、重性精神疾病患者随访服务记录表 343 八、重症精神病患者评估记录 344 第四节 精神障碍康复患者档案管理制度 346 一、总则 346 二、分类管理 346 三、部门职责 348 四、保管及销毁 349 第十章 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351 第一节 应急疏散预案 351 一、制定应急疏散预案的目的 351 二、应急工作原则 351 三、应急预案管理主体及职责 352 四、应急疏散小组及职责 352 五、应急物资准备方案 356 六、 应急事件处理制度 359 第二节 针对精神障碍患者应急预案 361 一、冲动防范预案 362 二、自缢防范预案 363 三、噎食防范 364 四、出走防范预案 365 五、导管滑脱防范预案 367 六、 压疮防 预案 368 七、 跌倒/坠床 预案 370 八、 发生误吸的 护理应急流程 374 九、 躁动 应急流程 375 十、护理行为过失应急预案 376 十一、康复意外紧急处理预案 377 十二 、药物引起过敏性休克的应急预案及程序 378 十三、重大食物中毒事件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380 第三节 各类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381 一、火灾处理应急预案 381 二、水浸/跑水应急预案 389 三、突发停电应急处理预案 394 四、停水应急预案 400 五、电梯困人应急预案 404 六、地震应急处理预案 409 七、防疫应急处理预案 415 八、触电应急处理预案 421 九、发现可疑物品、爆炸物品应急处理预案 426 十、发生盗窃、抢劫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431 十一、突发社会安全事件的应急救援处置程序 435 温馨提示: 本方案目录中的内容在word文档内均有详细阐述,如需查阅,请购买后下载。 说 明 一、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背景”详情可见本文第一章。 二、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整体 设想与规划 ”详情可见本文第二章。 三、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详情可见本文第三章。 四、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项目人员管理及培训”详情可见本文第四章。 五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XX精神障碍社区康复中心建设方案 ”详情可见第 六 章。 六 、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具体实施方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七 章。 七、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质量及承诺保证措施 ”详情可见本文第 八 章。 八、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档案管理 ”详情可见本文第 九 章。 九、如招标文件评分标准要求“ 应急事件处理预案 ”详情可见本文第 十 章。 编制依据 一、项目招标文件、补遗及设计文件等相关资料。 二、国家现行技术规范、标准及有关的技术资料、规范、规程及技术标准。 三、依照有关主要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二)其他法律法规。 四、行业规范、标准。 (以下内容根据招标文件及项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第一章 项目背景 第一节 行业概况 一、康复护理定义 康复护理是康复医学与护理学相互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是研究病、伤、残者身体的康复、精神的康复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护理理论、护理知识和护理技能的科学。 二、 社区康复 定义 1. 是依靠社区本身的人力资源,建设成有社区领导、卫生人员、社团志愿人员、残疾人本人、亲属等参加的社区康复体系。 2. 社区康复可推行社会服务模式、家庭病床模式、社会化模式等多种服务途径实现服务目标。 三、 康复护理的目的 康复护理的目的是减轻痛苦、促进康复。使患者尽量减少继发性功能障碍,使残余的功能和能力得到维持和强化,最大 程度地恢复 生活能力。提高生活质量,重返家庭,回归社会。 四、 康复护理的原则 1. 预防在先,早期进行,贯穿始终(前瞻性)。 2. 心身并举,教练结合,亲属参与(综合性)。 3. 由替代护理—促进护理—自我护理,激发患者独立完成活动(主动性)。 4. 注重功能活动的引发,与日常生活活动相结合(实用性)。 五、 康复护理的基本内容 1. 评定贯彻护理全过程。 2. 康复护理训练和指导。 3. 预防并发症、继发性伤残的发生。 4. 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5. 患者营养护理指导。 6. 侧重“自我护理”和“协同护理”。 六、 康复护理人员的角色 照顾者 、 教育者 、 执行者 、 协调者 、 管理者 。 七、 社区康复护理 的内容 1. 康复护理的理论基础 。 2. 康复护理的评定 。 3. 康复护理治疗技术 。 (1) 物理治疗 ; (2) 言语治疗 ; (3) 作业疗法 ; (4) 中国传统的康复疗法 。 八、 精神障碍患者 脱离社区康复危害 1.精神病表现为思维、情感、行为的异常,严重地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家庭生活甚至亲友邻居同事和朋友的工作和生活,严重影响患者的社交能力和工作能力。因此,精神病人是职业竞争中的弱势群体,其工作权利和相关利益往往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一个人一旦患上精神病,单位往往主张一“休”了事,长“休”不止。这样便形成一个怪圈:精神病→住院→病休→生活工作能力减退→脱离社会→环境适应不良→生活中应激事件→精神病反复发作。如此周而复始,形成恶性循环。 2.对于躯体疾病适当地休息、补充营养、恢复精神体力是完全必要的,但精神疾病的主要矛盾并非身体虚弱,早期表现为异常的精神活动,后期表现为社会功能的退化,长期住院和在家长期病休导致很多恶果: (1)丧失与社会环境的接触,使患者难以获取外界的信息; (2)被强制脱离社会,无所事事,患者感到生活没有寄托,沉湎于病态的思考之中; (3)使患者的工作能力退化,失去或减少经济收入; (4)失去与朋友、同事、亲友的情感联系,感到孤独; (5)觉得自己是社会和家庭的包袱,感到自卑、自责,有的因此而自杀或自暴自弃; (6)失去社会和家庭最起码的尊重,影响婚姻和家庭职能; (7)导致更高的疾病复发率。 九、 精神障碍患者 社区康复的必要性 1.当然,客观地讲精神病在发病期不宜坚持上班,也不可能正常上班,症状控制后短期休息也是必要的,但长期休息是不可取的。在某种程度上讲劳动就是治疗,娱乐就是治疗。精神病患者坚持工作和学习,其意义超过了工作本身。随着精神药物的研究进展,新型抗精神病药物层出不穷,精神病的治疗效果和以前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病人在医生的指导下、家庭的看护下能够基本正常地工作和生活,有些人甚至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2.过去大学生一旦患病往往立即要求退学。现在的事实证明,很多人坚持读完了大学,找到了工作。过去曾在我科住院的多位病人在工作岗位上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精神病人就是“废人”的观念应予以纠正和改变。但精神病人回归社会路途遥远,需要社会、医院(yīyuàn)、家庭和患者的共同努力。社会应为他们创造一些“特殊”的就业岗位,以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减少和减轻病情的复发,走出一病则休,越休越病的怪圈。 十、 精神障碍患者 社区康复 发展意义 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历史并不长,国际上从 21世纪 60年代后期才蓬勃发展起来,这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术、科学技术发展使之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精神病的发病率和患病率,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包括我国的调查资料均表明,随着社会的变革、社会经济的发展、劳动重新组合、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等,使社会生活中心理紧张因素、应激因素增加。 社会生活环境中的有害刺激:如 噪声 、污染、拥挤等亦均对人们心理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使心身疾病的发生率和精神病的患病率明显上升。据我国部分省、市调查,重性精神病患病率由50年代的2.7‰、70年代的5.4‰ 。 上升到80年代的11.4‰ 我国1982年全国12个地区精神病流行病学的调查资料表明,精神病总患病率为12.6‰ ; 时点患病率为10.54‰,以此推算全国有各类精神病人1395万人,而1990年统计,我国精神科床位总数约为84000张,远非有限的精神科住院机构所能容纳。 再从精神病的整个治疗过程来看,住院治疗也仅仅是一个短暂的阶段,更长的时间、经常性的治疗还是在社区。精神病中致残最重的是精神分裂症和精神发育迟滞,总患病率分别为5.69‰.和2.88‰。精神病人一人患病往往累及家庭和社会,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劳动生产,甚至造成危害。 第二节 行业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竞争加剧、压力增大等因素的逐步变化,精神障碍患病率也明显持续增高。据统计,我国20世纪50年代精神障碍发病率为2.7‰,70年代上升为5.4‰,80年代上升至11.1‰,而90年代已持续达13.47‰,各类 精神障碍患者 约1600万人,精神障碍在我国疾病总负担的排名已超过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疾病及恶性肿瘤,位居第一。精神康复服务做得是否到位,直接关系到个体成长、家庭健康,甚至 关乎 人道主义彰显和社会维持和稳定功能的发挥。在 精神障碍患者 由医院向社会过渡的重要“缓冲期”中,社区精神康复在整个康复服务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许多国内、外研究证明,社区康复可在更为自由的环境和更少代价的情况下,减轻患者症状,减少复发和痛苦,提高生存质量,增强社会功能。而且,就国内、外发展趋势而言,精神障碍康复也像各类疾病和残疾康复一样,正逐渐由医院康复向社区防治康复转移,已成为卫生保健事业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精神卫生政策与服务指南—组织精神卫生服务》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改善精神卫生服务应由大卫生服务和社区机构提供。大型的、集中的精神病院必须被其他更为合适的精神卫生服务取代”,可见,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发展已成为当前精神卫生服务发展的重要趋势。 一、国外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发展 西方国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精神障碍患病率急剧升高,同时又陷入人道主义宣扬、精神病专科机构“丑闻事件”接二连三被披露、“反精神病学运动”持续涌现及各方舆论压迫等诸多纠结之中。在面临日益严重的精神健康发展问题时,各国都积极探索并建立相应康复服务体系和应对机制。为此,美国率先推动“去机构化”运动,即精神卫生服务打破传统精神病院封闭与监管模式,随后此运动逐渐扩展到英国、法国、德国、荷兰、意大利、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形成了西方发达国家精神障碍康复由医院向社区转化的发展趋向。 首先,西方发达国家社区精神康复工作基本都是由政府发起并直接管理或引导执行,政府从法律层面肯定 精神障碍患者 在社区康复的权利及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重要性,如1962年,美国国会通过法案要求政府资助建立社区精神卫生中心;1986年,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出台第一个精神卫生法案,要求对所有 精神障碍患者 实施全面综合性服务,将以往住院服务为主的模式转移到以社区服务为主的模式,并将后者作为精神康复服务的主体。其次,美国、英国、日本、瑞典等发达国家均形成了一支训练有素的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团队,其中包括临床精神科医生、临床心理学医生、躯体疾病治疗医生、社会工作者、精神科护士及职业治疗师等,其中社会工作者 占据 着重要地位,在美国,社会工作者占所有社区精神康复服务专业人员的47%,近40%的美国社工协会会员认为精神健康是最重要的实践领域,也是他们最基本的服务领域,同时,更多硕士生也在精神健康领域而非其他领域进行专业实习。不同专业人士各司其职,相互合作,共同促进了 精神障碍患者 的身、心、社、灵全面康复。最后,在服务形式上,各国主要依托社区精神卫生 康复中心 、精神残疾 康复中心 、日间医院、职业康复中心、患者公寓等机构载体,开展多元化服务。美国除了常规治疗外,还对患者开展有关工作技能、就业、社会交往能力训练,甚至会对患者进行出门乘车、购物、洗衣和房间清洁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训练。澳大利亚以康复为重点,开展个案康复服务,每例 精神障碍患者 个体服务计划由治疗团队与患者合作制定,并将服务计划复印给患者或照料者,确保了服务计划的全面和优化性。比利时尤为强调采用共情、平等、尊重等人性化原则保障患者基本权利,其康复目标在于协助患者获取适应自己和他人的自理权,提高患者自我照料能力,重塑社会尊严。 简而言之,一个国家“去机构化”程度越高,社区精神卫生也越受重视,也更容易促进 精神障碍患者 的社区融入,并且在就业、住房等方面也更便于为 精神障碍患者 争取平等机会,社会受歧视程度亦会有所下降。西方国家“去机构化”运动改革促进了政府对精神卫生的重视,加大了对精神病专科医院和社区精神卫生机构的投入,完善了 精神障碍患者 的保障体系,尤其确保了贫困 精神障碍患者 的基本医疗、康复、生活和就业保障。 二、我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机构的发展及现状 新中国成立初期 ,精神病防治工作主要致力于建立新的精神病院、并在专业人员和防治机构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工作重点放在对重性精神病人的收容、管理和治疗上。1958年在南京召开的第一次全国精神病防治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积极防治、就地管理、重点收容、开放治疗”的工作方针,重视了药物治疗和社会性治疗。 70年代以来,我国已基本完成城乡基层卫生组织的建设,各地精神病院都先后建立了防治科。负责以精神病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精神卫生服务工作,开展了大规模的精神病普查及流行病学调查,掌握了精神障碍的患病情况.为制定精神卫生服务计划提供重要依据。并对大批基层的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向广大非专业人员宣传和普及精神科和精神卫生知识。不少城乡建立了精神病三级防治网。 开办了街道精神卫生工疗站,居委会精神卫生家访小组或群众性看护网,工厂开办的精神卫生工疗车间,有效地保证了对居住社区的精神障碍病人进行治疗、管理及预防复发和社会康复工作。成为慢性精神病人康复和医疗的好形式。 在农村广泛设立家庭病床、使广大农村精神病人在基层卫生人员的照顾下接受药物治疗.并且鼓励病人尽早参加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取得了十分 显显著的效果 ,大大降低了精神病的复发率和社会肇事率,提高了慢性精神病人的社会和劳动适应能力 , 减轻了家庭和社会的负担。 80年代起这一工作得到了重视。1986年由卫生、公安和民政部联合召开的全国第二次精神卫生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成立由卫生、民政、公安、教育等与精神卫生有关的部门或社团组织组成的精神卫生协调组”,有力地推进了社区精神病防治和康复工作的发展。 1991年,国家实施《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制定了与之相配套的《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八五”实施方案》,把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纳入国家发展计划.并于1993年5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八五”期间,首先在60个市、县开展工作,在这些地区建立并形成社会化的工作体系,探索实行开放式的防治康复方法。 这对有精神残疾的千家万户带来了福音,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人道主义精神的体现。全国残联将精神残疾的康复列入“八五”规划,这在国内外都是创举。虽然精神病社区防治和康复,不论在国际上和国内都是一项正在发展、有待完善的新的管理方法和体制。但有政策的保障,通过大胆实践,定能开创新局面、跃上一个新台阶 。 三、我国某社区精神康复服务的有益尝试 (一) 整合多部门资源,建立康复服务体系 为进一步规范和推进社区精神康复服务发展, 某社区 在市政府牵头组织下,组建了包括卫生、民政、公安、财政、残联和综治委等多部门的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各部门齐抓共管、分工协作,共同将重性精神疾病服务工作 纳入 各级政府的重要工作范畴,亦形成了包括行政管理、专业防治和社区康复服务三者集中于一体的工作体系。在具体服务中,由 某市 疾病预防控制精神卫生分中心(市疾控精卫分中心)承担全市精神疾病防治业务工作,负责社区精神疾病预防、心理卫生及精神康复的组织管理和技术指导等工作,它依托“市 - 区(县) - 街(镇)”三级行政体系,建立了本市重性 精神障碍患者 康复服务“三级防治网”,整合了1家市级、19家区县级和242家街镇级精神卫生机构的社区康复服务资源。在基层,以居委会为单位,由居委干部、社区民警、社区医生、助残员、社会工作者、志愿者、患者家属及非政府组织工作人员等组成社区看护小组,提供一线康复服务,随时掌握社区 精神障碍患者 的动态信息。联席会议办公室和“三级防治网”从最大程度上整合了全市社区精神康复服务资源,提高了对 精神障碍患者 的管理和服务效能。 (二) 以社区精神康复机构为载体,推动康复服务 某市 为推动 精神障碍患者 走出家庭、回归社会,在中国残联和财政部“阳光家园计划”的驱动下,市卫生局(现为卫生计划生育委员会)于2009年下发《 某市 公共卫生工作联席会议2010年工作要点》,明确指出以示范型、标准型阳光心园为重点,加强社区康复机构内涵建设,独具特色地在本市各个街镇倡导并组建阳光心园。该机构在各街道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原则指导下运作,服务对象主要面向社区有康复需求、病情稳定、生活自理且持证的 精神障碍患者 。入院流程通常是由患者或家属向街镇阳光心园或残联提出申请,经专业精神防治医生评估通过并体检合格者,方可办理入院手续,随后患者可经过1~2周的适应观察期,如顺利渡过,即可签订 入院 协议,正式享受康复服务。阳光心园每周开放5d,患者白天在机构享受康复服务,晚上回家。据2013年底调查数据显示,全市已有阳光心园216家,为3000多例患者提供康复服务,现有患者分为注册学员和非注册学员两种,前者每周5d几乎都在阳光心园进行康复,后者参与机构康复服务频次则相对具有选择性,但通常会全年高于4次。各阳光心园现已组建了包括精神障碍防治医生(精防医生)、康复专管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心园专职工作者、康复者家属及志愿者等人士的专业服务团队,共同为阳光心园学员提供康复服务。 (三) 以个案管理为主导,多元化服务内容并行 在现有康复服务中,全市阳光心园较为注重个案管理服务,为每例患者建立“个案档案资料”、“个案管理服务记录手册”等。以康复服务需求为导向,由精防医生、社会工作者、心园工作者及患者和家属共同商讨,一起制定、执行及评估康复服务计划,充分尊重患者的知情权和自决权。此外,各心园在个案管理服务基础上,根据各自现有资源还积极拓展多元化服务,如家属服务、小组工作、社区工作、药物管理、症状监控、外出游玩、体育锻炼、节日庆祝、学员大会等,每家阳光心园均会享受到区级精防医生每月不少于1次、社区精防医生每周不少于1次到阳光心园提供的康复
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投标方案(437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1.本文档仅提供部分内容试读;

2.支付并下载文件,享受无限制查看;

3.本网站所提供的标准文本仅供个人学习、研究之用,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4.左侧添加客服微信获取帮助;

5.本文为word版本,可以直接复制编辑使用。


公众号
微信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