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投标方案
目录
第
一
章 整体服务方案
10
第一节 整体服务设想
10
一、服务理念
10
二、服务内容
11
三、服务要求
12
四
、服务标准
12
第二节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20
一、审计准则
20
二、审计依据
21
第三节 财务审计工作方法
25
第四节 审计工作
流程
34
一、接受业务委托
34
二、计划审计工作
35
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
35
四、
实时控制
测试和实质性程序
36
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
36
第五节 增值延伸服务
37
第
二
章 财务审计实施方案
42
第一节 财务审计服务认识
42
一、财务审计服务范围
42
二、
服务内容重点及实施策略
44
三、
专项审计重点领域
49
四、
基建审计重点领域
50
五、
绩效评价重点领域
67
六、
财务收支审计重点领域
71
七、
经济责任审计重点领域
75
八、
内控审计重点领域
80
九、
资产清查重点领域
82
第
二
节 审计取证方法
84
一、审计方法
84
二、审计证据的质量控制
85
第
三
节 财务收支审计方案
88
第
四
节 财务决算审计方案
93
第
五
节 财务审计检查工作
102
第
三
章 财务审计进度控制方案
109
第一节 审计项目进度控制办法
109
第二节 审计进度控制措施和流程
112
一、本所的组织保证工作
112
二、总体工作计划
112
三、审计工作进度安排
113
四、审核工作流程
114
五、工程审核方法
114
六、中标后各阶段的主要工作
116
七、
审核报告
120
八
、审计依据
121
九
、审计结果的
审议确认
121
第三节 审计进度保证措施
122
第四节 进度控制承诺
123
一、进度控制承诺
123
二、审计反应速度的承诺
124
第五节
进度控制计划
125
一、常用的制定项目进度计划的方法
125
二、网络技术方法比较
126
三、项目进度计划方法的选择
127
第
四
章 服务保密方案
129
第一节 财务审计保密重要性
129
一、做好审计保密工作的思考
129
二、树立严谨态度,增强保密意识
129
三、健全保密机制,完善保密措施
130
四、提高网络安全管理技能
130
第二节 服务保密制度
131
一、密件、内部文件及保密纸管理制度
131
二、计算机保密管理制度
132
三、政府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
134
第三节 审计人员保密制度
135
一、保密范围
135
二、保密守则
136
三、保密规定
136
四、机要文件规定
137
五、文件保管
138
六、文件归档
139
七、文件销毁
139
第四节 审计的保密措施
140
第五节 审计现场保密工作
142
第六节 财务审计保密承诺书
144
一、审计服务保密承诺书
144
二、审计人员保密承诺书
145
第
五
章
反腐措施、承诺及建议
146
第一节 反腐反贿赂行为准则
146
一、总则
146
二、执行义务
146
三、利益冲突原则
146
四、举报及处罚原则
150
五、附则
150
第二节 反商业贿赂措施
151
一、目的
151
二、适用范围
151
三、管理程序
152
第三节 反商业贿赂承诺
155
一、我方承诺
155
二、保密承诺
156
三、廉政承诺
156
第四节 反商业贿赂建议
157
一、商业贿赂的概念与犯罪特征
157
二、发案原因与治理难题
158
三、刑事立法的完善
160
四、商业贿赂的犯罪心理及其预防
163
第
六
章 后续服务
及质量控制
方案
165
第一节 后续服务承诺
165
第二节 审计服务响应
165
一、审计服务内容的响应
165
二、对服务速度的响应
167
三、服务期后的服务响应
167
第
三节
服务质量保障
168
一、
质量控制措施
168
二、
服务保障承诺
172
三、
审计人员工作质量要求
173
四、
审计工作执业质量标准
175
五、
服务质量保障措施
187
第
四
节
质量控制
方案
194
一、服务质量目标
194
二、
质量控制制度
及
机制
195
三、质量保证体系
206
三、质量过程控制措施
210
四、服务质量自检方案
257
第
五
节
质量管理制度
266
一、质量管理制度
266
二、财务管理制度
274
三、业务内部审核制度
284
四、档案管理制度
295
五
、保密制度
308
第
七
章 项目拟投入设施设备
323
第一节 项目拟投入设施设备
323
第二节 办公设备管理制度
324
第
八
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备
329
第一节 项目组织机构
329
一、项目组织机构
329
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329
第二节 项目人员配备
329
一、本项目人员配备
329
二、人员配备表
330
三、人员岗位职责
331
第三节 项目人员
守则
335
一
、项目人员
员工守则
335
二、项目人员
执业守则
336
三、项目管理人员守则
337
第四节 项目人员要求
339
一、思想
道德要求
339
二、业务
能力要求
341
三、
综合素质
要求
345
第
五
节 人事管理制度
348
一、岗位设置
348
二、岗位职责
349
第
六
节 会计师职业道德制度
352
一、爱岗敬业
353
二、诚实守信
353
第
七
节 财务管理制度
357
一、总则
357
二、财务人员管理及岗位职责
357
三、收益分配
358
四、资产管理
359
五、负债管理
360
六、收入管理
360
七、成本费用管理
361
八、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
362
第
八
节 业务质量控制制度
362
一、总则
362
二、质量控制目标
363
三、对业务质量控制
363
四、职业道德规范
365
第
九
节 业务执行管理
366
一、指导、监督与复核
366
二、咨询
372
三、意见分歧
373
四、项目质量控制复核
373
第
十
节 审计工作底稿规定
377
第
九
章 档案管理
381
第一节 审计档案管理制度
381
第二节 审计档案管理办法
383
一、审计档案
383
二、其他档案
387
三、档案及文件编码要求
388
四、审计档案的移交
389
五、其他
390
第三节 审计档案的重要性
390
一、审计档案的作用
390
二、进一步提升审计档案管理工作
391
三、完善档案工作制度
392
四
、审计档案计算机应用
392
第四节
审计文件材料立卷归档
规定
393
第
一
章 整体服务方案
第一节 整体服务设想
一、服务理念
XX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XX项目的财务审计服务时,采取五项措施强化审计服务理念,改善审计执法环境,助推XX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一)科学整合审计资源
在重大审计项目上,打破科室界限,实现审计组人员重组和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潜能,提升审计质量和效果,打造审计“精品”。
(二)加强审计过程控制
从审前调查了解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审计、审计业务会、处理处罚、审计整改等局主要领导全程参与,做到组织到位、审计到位、决策到位、服务到位。
(三)突出抓好审计整改
通过审计跟踪整改,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内部控制,降低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
(四)做好服务响应
根据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需求,在落实审计要求的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指导,面对面的答疑解惑,为被审计单位财务制度的健全和规范管理提出建议、意见。
(五)做好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和运用
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趋势性和个别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
预防
和建设性作用,实现审计的最终目标。
二、服务内容
(一)财务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入账的完整性;
(二)财务支出范围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
(三)收费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收费;
(四)财务及预算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内部财务制度及相关规定;
(五)会计凭证及附件的合法性、合规性及完整性。
(六)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账务处理的合规性;
(七)预算的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
(八)税金扣缴及缴纳是否准确及时;
(九)其他不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的情况;
(十)对财务有关问题进行咨询。
(十一)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
(十二)财务收支情况,包括预算执行、收入、支出情况;
(十三)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立项、招投标、合同执行、结算审核、工程变更等制度的执行情况;
(十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包括资产、资源的管理、土地征用管理等情况;
(十五)货币资金管理情况;
(十六)债权债务情况,包括债权债务增减变化和清理情况;
(十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
(十八)重要制度和政策执行情况;
(十九)小微权力清单执行情况;
(具体内容根据采购方工作需求)
三、服务要求
(一)接受采购人提出的审计要求,客观、公正执行委托项,并对委托
事项
负全部责任。
(二)项目部组成人员不少于X人,项目负责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除项目负责人外项目部其他组成
人有
X名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其他人具有会计师、审计师证书,并且项目部人员为本公司职工,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应具备10年以上财务或审计工作经历,会计师、计师具备5年以上财务或审计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的证明材料。
四
、服务标准
(一)财务审计证据规范
1.财务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收集、鉴定和综合整理,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
审计证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充分性: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
(2)相关性: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
(3)可靠性: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
(4)合法性:证据必须具有法律效力。
审计证据包括:
(1)以书面形式存在并以其记载内容证明审计事项的书面证据;
(2)以实物存在并以其外部特征和内在本质证明审计事项的实物证据;
(3)以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及其他电脑储存形式存在并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的视听电子证据;
(4)与审计事项有关人员提供的言证材料;
(5)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的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
(6)其他证据。
收集审计证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1)确定合理的审计风险水平,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
(2)考虑取证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
(3)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
(4)认真分析、科学判断,力求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5)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审计法规规定的手续和程序;证据要得到被审计单位或提供证据人员的正式认同。对相关单位或人员拒绝签字盖章的,审计人员应注明原因和日期,方可作为证据。
2.审计取证应按不同类别的审计项目和要求,分别采用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及分析性复核等不同的取证方法。
3.根据需要对可作为证明材料的各类原始资料、文件及实物等采用复制、复印、摘录、照相等技术手段。
4.对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提出异议的审计证据,应当进行核实;对确有错误和偏差的,应当重新取证。
5.对现金、有价证券、票据的盘点监督,对被审计单位隐瞒、截留、挪用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取证,应由两名以上审计人员办理。
6.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及所附审计证据,应编入审计工作底稿,并归入审计档案。
(二)财务审计工作底稿规范
1.所称的财务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收集的各种资料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是编写审计报告的基础资料。
3.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方案的内容相衔接,正确反映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的全过程,按编制顺序分为单项审计工作底稿和汇总工作底稿。
4.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按审计方案确定的分工,各自在工作中编制。
5.单项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某一事项的详细记录,也是对被审计单位综合评价的具体依据的一部分。
6.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是在单项审计工作底稿确定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由主审按审计事项的性质内容分类归集汇总而成。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被审计单位名称;
(2)审计项目名称及实施审计时间;
(3)被审计单位基本概况;
(4)审计事实;
(5)审计评价;
(6)审计建议;
(7)附件凭证;
(8)主审、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
7.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该观点明确、客观反映、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用词恰当、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中阐明的事项、时间、地点、当事人、数据、计量、计算方法和因果关系等必须准确无误、前后一致,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有矛盾,应予鉴别和说明。审计工作底稿不得擅自增删或修改。
8.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应有清晰的勾稽关系。
9.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
10.审计工作底稿应纳入审计档案。
(三)财务审计报告规范
1.要求所称的财务审计报告是XX对被审计单位(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XX、XX提出的书面文书。
2.凡发出审计通知书的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都应该出具审计报告。
3.财务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
(2)审计事项和审计的范围、内容、时间;
(3)被审计单位的概况;
(4)审计后查实的主要问题;
(5)审计评价;
(6)审计意见及建议;
(7)其他需要阐明的事项;
(8)相关附件。
4.财务审计报告应符合以下基本的质量要求:
(1)客观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2)清晰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易于理解和富于逻辑性;
(3)简明性:财务审计报告既要简明扼要、
文字精练
,又要完整表达审计意见;
(4)建设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充分体现内审部门的服务功能,帮助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控制措施,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5)及时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及时发出,以收到防止弊端发生,促进、改进工作的时效;
(6)重要性:财务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和建议应该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
5.编制财务审计报告的程序:
(1)审查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确保审计工作覆盖了审计方案既定审计范围的全部内容,实施了所有的审计步骤;
(2)审阅审计工作底稿;
(3)依照重要性原则,评估审计发现的重要性,对审计发现的代表性、典型性、严重性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确定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
(4)起草审计报告;
(5)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
(6)修改审计报告;
(7)审核定稿审计报告;
(8)发送审计报告。
6.财务审计报告应纳入审计档案。
(四)财务审计档案管理规范
1.审计档案是法务稽查部在进行审计监督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公司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审计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法务稽查部对审计档案进行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编研、鉴定和移交等项内容的工作。
3.审计档案包括:
(1)审计通知书、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等审计公文;
(2)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
(3)审计工作方案、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检查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记录等文件材料;
(4)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询证函、复函等文书材料;
(5)审计计划、审计工作总结、业务学习资料等行政管理文件;
(6)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
4.审计档案管理要求:
(1)公司法务稽查部经理负责公司的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公司法务稽查部负责人档案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2)审计档案的立卷实行谁审计谁立卷的原则,实行主审负责制。
(3)审计档案按照完整、精炼、有效的原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审计项目为单元立卷,编写文件页号、目录和备考表、填写卷宗封面后装订,然后移交档案保管人员。
(4)对确无保存价值的资料应清点核对、登记造册,经法务稽查部负责人复核后销毁。
(5)审计案卷的排列规则: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定稿在前,修改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重要文件在前,次要文件在后;汇总性文件在前,原始性文件在后。
(6)审计档案一般不对外借阅,必须借阅者应事先经法务稽查部负责人书面批准。法务稽查部根据有关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是否允许复印或摘录其中的有关内容,借阅者应自行负责因其误用资料而造成的任何后果。
5.每年形成的审计档案,在审计年度终了后,暂由法务稽查部保管三年,期满之后,由法务稽查部编制移交清册,移交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
6.审计档案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
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
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
7.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
(1)当期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十年;
(2)永久性档案应长期保存;
(3)不再继续审计的被审计单位,永久性档案的保管年限与最近一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
8.销毁审计档案,应由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会同法务稽查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审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公司审核批准方可实施;实施销毁时,应由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和法务稽查部共同派员监销,并在审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审计档案销毁清册应永久保存。
第二节 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
一、审计准则
(一)审计准则的含义
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或称执业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
1.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
2.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保证。
3.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
4.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
(二)审计准则的作用
1.实施审计准则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
2.实施审计准则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
3.实施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
4.实施审计准则可以促进国际审计经验交流。
(三)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
1.根据现行的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来看,其内容大体上包括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个部分。
2.有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所制定的审计准则虽然章节和标题不一,但主要内容都不外乎上述三大部分。
3.西方国家的审计准则,大都是以美国的审计准则为蓝本加以补充、修正而成的。
4.国际组织和地区制定的审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
事务委员会
制定的准则最具代表性。
(四)会计师的基本要求
1.强化重大错报风险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摆脱原来的审计程序导向思维。
2.从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高度要求注册会计师考虑是否实施及如何实施这些程序。
3.在描述注册会计师所做审计工作时强调风险导向审计思想等。
二、审计依据
(一)审计依据原则
选用审计依据时,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辩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
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是: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依据的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地域性、时效性。
不同的被审计事项需要不同的衡量、评价依据,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不同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进行审计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审计人员在选用审计依据时遵循一定的原则:
1.从实际出发
审计人员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需要选定适用的依据;选用时一定要根据依据的权威性、层次性、区域性、时效性、相关性的特点及其要求,尽可能选用权威性大的,令人信服的依据;尽可能选用高层次的依据,如选用的低层次依据一定不能与有关高层次依据相抵触;应选用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适用的依据;应选用适用于被审计事项发生时有效的依据;应选用与被审计事项有关、有利于做出审计判断、表示审计意见和做出审计决定的审计依据。
有法律、法规依据的,一定要选用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如果选用的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存在矛盾,应以宪法、法律规定为审计依据;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规定相抵触时,应以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审计依据;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以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审计依据。
下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规定与上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以上级人民政府部门规定为审计依据。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没有明确的审计依据时,应当请示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
审计事务所
,或从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否违背了国家法律、法规,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或是否侵犯了被
审计
单位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去判断。
2.把握实质问题
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经济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因为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的。
因此,既要历史地看问题,又要辩证地看问题,认真仔细地研究多种问题中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本质问题;多种因素、矛盾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才能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并据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做出令人信服的决定。
3.准确可靠
审计人员所运用的依据必须准确可靠,决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主观臆测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无论引用什么资料作为依据,均要查看原件、签发单位和签发时间,并判断其适用性;凡引用数据,一定要亲自复核,决不能照搬照抄;凡列举的定额、标准,必须要有原文资料,并核实其有效期和适用的单位;凡引用的单位管理制度,一定要有文字记载,领导的口头指示和某种会议精神,如没有文字依据,均不得作为审计依据;凡引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一定要查到原文原件,做适当的摘录或复印,决不可断章取义,妄加推论。
总之,准确而合理地运用审计依据,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判断,有利于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做出正确的审计决定,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
(二)审计依据分类
审计依据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审计依据有。着不同的用途。对审计依据进行适当的分类,有利于审计人员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审计依据。
1.按审计依据来源渠道分类
(1)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通知、指示文件等;涉外被
审批
事项,所引国际惯例的条约等。
(2)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
被审单位制定的经营方针、任务目标、计划预算、各种定额、经济合同、各项指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等。
2.按审计依据性质内容分类
(1)法律、法规
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总称。如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海关法、各种税法、企业法、公司法、民法典等等。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条例、规定等。
(2)规章制度
主要有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
制定
的规章制度;被
审计
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等。如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等。
(3)预算、计划、合同
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经费预算,企业单位制定的各种经济计划,被审单位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等。
(4)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
如人员配备定额、工作质量标准、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能源消耗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此外,还有国家制定的等级企业标准、优秀企业的管理条例等。
3.按审计依据衡量对象分类
(1)财务审计依据
财务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
审计
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做出审计和评价。因此,财务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主要部门或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单位自己制定的会计控制制度、计划、预算、合同等。
(2)经济效益审计依据
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做出审计和评价。因此,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单位的管理控制制度、预算、计划、经济技术规范、经济技术指标,可比较的各种历史数据、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上等级企业的标准、优良企业的管理规范等等。
第三节 财务审计工作方法
一、
查账法
按查账所涉及的会计资料的会计核算顺序分析,查账法有顺查法和逆查法。
二、
顺查法
又称为正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特征
:
一是从审查原始凭证出发,着重审查和分析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合法;
二是审查记账凭证,查明会计科目处理、数额计算是否正确、合规;
三是审查会计账簿,查明记账、过账是否正确,核对账证、账账是否相符;
四是审查会计报表,查明报表各项目是否正确完整,核对账表、表表是否相符。顺查法的主要优点是审查全面而仔细,可以避免遗漏,作出较准确的审计结论。
其缺点是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时间太多。
因此,该方法除了用于审计管理特别混乱、业务量很少的单位或已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单位或特别重要、风险大的审计项目外,其余场合一般不宜采用。
三、
逆查法
又称为例查法或溯源法,是按照与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依次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
其主要特征
:
一是从审查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出发,从中发现和找出异常和有错弊的项目,据此确定下一步审查的重点;
二是根据确定的可疑项目,追溯审查会计账簿,进行账表、账账核对;
三是进一步追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进行证证核对,以便查明主要问题的真相和原因。
逆查法的主要优点是能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手,抓住问题的实质,又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缺点是不能全面地审查问题,易有遗漏,难以
做出
十分准确
的
审计结论。
因此,除了对某些管理非常混乱的单位的审计,以及某些特别重要和风险大的审计项目的审计不能采用外,其余场合均
财务审计投标方案(399页)(2024年修订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