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库 服务类投标方案 社会服务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DOCX   274页   下载736   2024-07-12   浏览26   收藏0   点赞0   评分-   117955字   56积分
温馨提示:当前文档最多只能预览 15 页,若文档总页数超出了 15 页,请下载原文档以浏览全部内容。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2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3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4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5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6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7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8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9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0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1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2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3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4页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第15页
剩余259页未读, 下载浏览全部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 目录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14 第一节 项目背景 14 一、动物防疫的工作发展 14 二、 动物防疫 的 基本常识 20 三、 动物传染病基础知识 26 四、动物防疫的工作重点 41 第二节 需求分析 46 一、当前动物疫病防控形势 46 二、防疫需求分析 47 第三节 合理化建议 48 一、 存在的问题 49 二、提出的建议 50 第二章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53 第一节 项目整体服务设想 53 一、服务内容 53 二、服务明细 53 三、服务要求 54 四、服务人员配备 55 五、投入设施设备 55 六、其他服务内容 55 第二节 动物疫苗服务计划 56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服务计划 56 二、口蹄疫服务计划 58 三、小反刍兽疫服务计划 59 第三节 动物防疫工作计划 60 第四节 重大动物疫病抗体监测 服务重要性 62 一、 动物免疫抗体监测的 重要性 62 二、免疫抗体监测评估重要性 62 三、动物免疫抗体监测是免疫程序制定的重要性 63 第五节 动物疫情监测服务方案 64 一、 动物疫情监测 管理 64 二、 出入场管理 65 三、 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 管理 65 四、 动物疫情登记报告 管理 66 五、 兽药、药物使用管理 66 六、 消毒 管理 67 七、 检疫申报制度 68 八、 猪场免疫程序 68 第六节 动物防疫的难点和解决措施 71 一、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存在的防疫问题 71 二、动物疫病防治对策 72 第三章 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75 第一节 项目组织结构分类 75 一、职能型组织结构 75 二、项目型组织结构 77 三、矩阵型组织结构 78 第二节 建立项目组织的步骤 79 一、确定组织目标 79 二、确定项目工作内容 80 三、组织结构设计 80 四、项目管理结构 80 第三节 项目组织规划原则 81 一、目的性原则 81 二、精于高效原则 81 三、项目组织一体化原则 82 四、管理跨度原则 82 五、系统化原则 82 六、及时更新原则 83 第四节 项目管理机构 83 一、项目组织机构的建立 83 二、项目组织机构图 83 第 五 节 项目人员配置 85 一、人员配置 85 二、人员配备管理 90 三、人员配置的制度化管理 93 四、人员岗位职责 95 第四章 人员管理及培训 98 第 一 节 人员管理 98 一、 严格考核制度 98 二、 竞争上岗 制度 98 三、 人性化内部管理 99 第 二 节 人员培训 计划 100 一、培训意义和目的 100 二、培训对象 100 三、培训原则与方式 100 四、教学计划及安排 101 第三节 动物防疫法律法规培训知识 102 一、养殖场所具条件 102 二、强制免疫必履行 103 三、引进动物有手续 103 四、档案标识符要求 103 五、场地车辆要消毒 104 六、出售动物需报检 104 七、病害动物要处理 104 八、发现疫情要报告 104 九、执法检查要配合 105 十、民刑责任要承担 105 十一、装前卸后应消毒 107 十二、发现疫情要报告 107 十三、民刑责任要承担 107 十四、运输之前要报检 107 第四节 对养殖户的消毒防疫培训知识 111 一、存在问题 111 二、消毒防疫措施 112 三、药品选择 113 四、消毒药的使用 114 五、消毒程序 115 六、消毒注意事项 117 第五节 肉鸡养殖防疫培训知识 118 一、 卫生 118 二、 隔离 121 三、 防疫 122 第五章 项目管理制度 125 第 一 节 人事管理制度 125 一、员工入职 125 二、试用期 126 三、转正 127 第二节 动物疫情检测管理制度 127 一、管理体制 127 二、工作职责 127 三、奖励与惩罚 128 第三节 动物防疫消毒管理制度 129 第四节 动物疫苗管理制度 132 一、总则 132 二、适用范围 132 三、疫苗管理人员 132 四、疫苗计划的制定 132 五、疫苗保管 132 六、疫苗运输 133 第 五 节 检疫设备运输管理 133 一、安全运输责任制 133 二、安全运输操作规程 134 三、安全运输监督检查制度 135 四、消除安全运输事故隐患制度 135 五、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136 六、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137 七、驾驶员安全管理制度 138 八、车辆安全管理制度 139 九、车辆技术管理制度 141 十、《安全驾驶保证书》 144 第六章 动物防疫服务方案 146 第一节 防疫实施方案 146 一、总体要求 146 二、使用疫苗种类 147 三、免疫主体 147 四、职责分工 147 五、组织实施 148 六、保障措施 151 第二节 春防防疫方案 152 一、总则 152 二、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152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 153 四、落实措施,狠抓免疫 153 五、加强监督,确保“春防”顺利进行 154 六、春防工作时间安排 154 第三节 动物疫病免疫技术 155 一、疫苗选择 155 二、免疫程序 155 三、疫苗贮藏与运输 157 四、免疫操作 158 五、加强免疫 160 六、紧急免疫 160 七、调运免疫 161 八、特种畜禽及特殊阶段畜禽的免疫 161 九、注意事项 162 第四节 疫苗免疫方案 166 一、总则 166 二、疫苗 166 三、牲畜口蹄疫疫苗免疫 167 四、高致病性猪疫苗免疫 168 五、猪瘟疫苗免疫 169 六、小反刍兽疫疫苗免疫 169 七、新城疫疫苗免疫 170 八、免疫工作安排 170 第五节 动物防疫服务中采血方法 173 一、颈静脉采集血液的方法 173 二、耳静脉采集血液的方法 174 三、前腔静脉采集血液的方法 174 四、心脏采集血液的方法 175 五、提高动物防疫检疫过程中采血质量 176 第六节 动物疫苗储存和运输技术规范 177 一、范围 177 二、定义 177 三、储藏 178 四、入库 179 五、出库 179 六、报废 179 第七章 动物疫苗及检疫器械运输方案 181 第一节 运输服务计划 181 第二节 检疫器械包装要求 183 第三节 检疫器械装卸要点 183 第四节 疫苗及相关检疫器械搬运服务 184 一、搬运注意事项 184 二、疫苗及相关检疫器械搬运方法 185 第五节 运输服务方案 187 一、配送准备工作 187 二、配送组织结构 187 三、配送时限安排 187 四、遵循相关制度 187 五、运输组织管理 188 六、疫苗及相关检疫器械销售 189 七、配送流程 189 第六节 运输安全规程管理 190 第七节 冷链冷库 疫苗及相关检疫器械运输管理 191 一、 目的 191 二、 依据 192 三、 适用范围 192 四、 职责 192 五、 内容 192 第八节H5亚型禽流感病毒RT-PCF检测 195 一、适用范围 195 二、试剂盒组成及保存 195 三、准备工作 195 四、操作步骤 195 五、PromegaRNA提取步骤 196 第九节 新城疫病毒 RT-PCR 检测 197 一、 用途 197 二、 原理 197 三、 试剂 198 四、 器材 198 五、 使用注意事项 199 六、 样品制备 199 七、 操作步骤 200 第十节 猪瘟病毒RT-PCR诊断 201 一、用途 201 二、原理 202 三、器材 202 四、样品制备 203 五、操作步骤 204 第十一节 凝集、血凝实验操作方法 205 一、弓形虫间接血凝试验 205 二、伪狂犬病乳胶凝集试验 207 三、猪细小病毒病乳胶凝集试验 209 四、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乳胶凝集试验 210 五、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试 212 六、口蹄疫正向间接血凝试验 216 七、琼脂扩散试验 220 八、荧光抗体检测 224 九、血清学诊断检测常用试剂 227 第八章 动物疫病监测方案 231 第一节 动物疫病监测的作用及实施 231 一、动物疫病监测的作用 231 二、动物疫病监测的实施方法 232 第二节 动物疫病监测实施方案 234 一、监测目的 234 二、监测对象 234 三、监测范围 234 四、监测时间 235 五、监测内容和数量 235 七、判定标准 236 第九章 服务承诺及质量保障 237 第一节 服务承诺 237 第二节 服务质量保障 238 一、强化基层防疫人员技术培训 238 二、提高对疾病防疫工作的重视 239 三、提供设备及技术支持 239 四、加大政策法规宣传力度 239 五、加大监督力度强化责任 240 第十章 应急预案 241 第一节 疫苗冷链系统应急预案 241 一、指导思想 241 二、工作原则 241 三、组织管理 241 四、分级控制 242 五、预案的响应 244 六、保障措施 245 第 二 节 运输过程突发事件处理预案 246 一、运输安全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246 二、运输中车辆突发事故处理预案 249 三、交通事故应急预案 254 四、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应急预案 255 五、运输应急预案 256 六、其他应急事件处理方案及措施 260 第 三 节 新冠病毒、流感等传染性疾病应急预案 261 一、 工作原则 261 二、 成立领导小组 261 三、 应急物资准备 262 四、 应急处理程序制定 262 五、 预防预警行动 263 六、 应急预案的启动和响应程序 263 第 四 节 消防安全应急预案 264 一、指导思想 264 二、制定预案的目的 264 三、制定预案的依据 264 四、组织机构及职责 265 五、消防安全教育及培训 266 六、火灾事故应急措施 267 七、疏散基本常识 268 八、灭火的基本原则 269 九、应急物资 271 十、注意事项 271 十一、责任追究 271 第五节 突发动物疫情应急预案 272 一、指导思想 272 二、组织管理 272 三、宣传工作 272 四、积极免疫 273 五、应对突发疫情 273 六、疫情报告及内容 273 第一章 项目背景及需求分析 第一节 项目背景 一、动物防疫的工作发展 随着养殖业的发展 , 各种动物传染病不断出现 , 如禽流感、猪蓝耳病、口蹄疫等。这些疾病传播速度快 , 致死率高 , 在世界范围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这些传染病目前尚未有治疗的特效药 , 疫苗仍是主要的控制和预防手段。 (一) 疫苗 对具有较强免疫特性的病原微生物进行处理与繁殖后所得到的产物 , 在应用过程中 , 通过将其应用于动物机体 , 可以有效对动物机体形成刺激 , 进而引导特异性抗体的产生 , 以便帮助动物更好地规避病原体的侵袭。 近年来 , 随着结构生物学、反向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及免疫组/抗体组学技术的快速发展 , 疫苗研究正逐步从传统疫苗研究发展到免疫原精准设计的新阶段。 (二) 减毒活疫苗技术 减毒活疫苗是将病原体经过减毒后 , 仍保留其抗原性的疫苗类型。常用的减毒活疫苗是由经人工诱变或从自然界筛选出的毒 力高度降低或无毒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的疫苗 , 可模拟自然发生的隐性感染 , 诱发全面、稳定、持久的体液、细胞和黏膜免疫应答。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 目前已广泛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 敲除毒力或与毒力相关基因片段 , 使病原微生物毒力降低或丧失 , 制备无回复突变或潜在风险的新型减毒活疫苗。 (三) 灭活疫苗技术:灭活疫苗是先对病毒或细菌进行培养 , 然后用高温处理或化学灭活剂将其灭活。灭活疫苗相对于减毒活疫苗和基因工程疫苗 , 其制备工艺相对统一简单。在面对新发传染病时 , 灭活疫苗具有研发耗时短、无感染毒力、使用安全等优点。作为传统疫苗 , 灭活疫苗已经在多种疾病的预防上发挥了作用。 (四) 亚单位疫苗技术: 20世纪80年代采用核酸重组技术和蛋白化学技术制备的诸如乙肝亚单位等疫苗 。亚单位疫苗是通过化学分解或有控制性的蛋白质水解方法 , 提取细菌、病毒的特殊毒素、多糖或蛋白质组分 , 筛选出的具有免疫活性的片段制成的疫苗。亚单位疫苗仅有几种主要抗原 , 避免引入许多无关抗原 , 从而减少疫苗的不良反应和疫苗引起的相关疾病。 (五) 反向遗传学疫苗技术:反向遗传学疫苗技术是基于病原微生物全基因组开展关键保护性抗原或毒力抗原筛选 , 进而通过高效抗原表达或反向遗传学等技术开展新型疫苗研发的技术。通过反向遗传学疫苗技术精准改造病原体基因组获得的新型减毒活疫苗 , 相对于传统减毒活疫苗 , 遗传背景与减毒机制清楚 , 更加安全有效。目前反向遗传学疫苗技术不但在多种细菌性疾病疫苗的研制中已成功应用 , 而且在多种病毒性疾病的疫苗研制中也显示出突出的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在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登革热病毒、口蹄疫病毒、禽流感病毒、水痘 — 带状 疱 疹病毒等多种病毒的疫苗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 其中2009甲型HlN1减毒活疫苗已上市并广泛接种 。 (六) 多糖结合疫苗技术:多糖结合疫苗 ( 以蛋白为载体的细菌多糖类 ) 是将多糖共价结合在蛋白载体上所制备成的多糖 — 蛋白结合疫苗 , 用于提高细菌多糖抗原的免疫原性。目前使用的多糖结合疫苗有b型流感嗜血杆菌结合疫苗、A群+C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和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等。多糖结合疫苗与多糖疫苗相比 , 不仅能刺激机体产生非T细胞依赖免疫反应 , 还能引起T细胞依赖免疫反应 , 产生长久的免疫效果。目前 , 糖蛋白的形成主要有2种方法 : 一种是化学交联法 , 另一种是生物合成法。化学交联是指多糖通过化学方法共价连接到载体蛋白。目前已应用于临床的化学交联法生产的多糖结合疫苗包括针对b型流感嗜血杆菌 ( Hib ) 、肺炎球菌及脑膜炎奈瑟菌的多糖结合疫苗。 (七) 病毒样颗粒疫苗技术:重组病毒样颗粒是病毒衣壳蛋白外源表达的重要形式 , 形态结构与天然病毒高度相似 , 具有相当的免疫原性和更好的安全性 , 是一种理想的疫苗形式。它还可作为载体蛋白携带外源抗原或通过化学偶联接入非蛋白抗原 , 是疫苗设计的重要构件。与传统的减毒或灭活疫苗相比 , 高度纯化的病毒样颗粒疫苗具有组分单一、无病毒核酸、良好的安全性和质量可控等显著优点 , 但是研究难度大。虽然有数十种病毒样颗粒在实验室中成功制备 , 但是极少数能够在疫苗应用中取得突破。获得合适的放大制备工艺、组装工艺和制剂工艺组合是阻碍其发展的重要原因。 (八) 重组载体疫苗技术:重组载体疫苗是用基因工程技术将病毒或细菌构建成一个载体 ( 或称外源基因携带者 ), 把外源基因 ( 包括重组多 肽 、 肽 链抗原位点等 ) 插入其中使之表达的活疫苗 , 可诱导产生广泛的免疫应答。病毒活载体疫苗兼有常规活疫苗和灭活疫苗的优点 , 它具有活疫苗的免疫效力高、成本低及灭活疫苗的安全性好等优点 , 是当今与未来疫苗研制与开发的主 要方向之一。国外已研制出以腺病毒为载体的乙肝疫苗、以疱疹病毒为载体的新城疫疫苗等 , 我国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利用基因重组技术研制的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性“重组埃博拉病毒病疫苗 ( 腺病毒载体 ) ”已获得新药注册。目前用于制备新型重组载体疫苗的载体主要包括重组细 菌、重组病毒、 DNA载体、RNA载体 , 此外还有树突状细胞、T细胞以及多 肽 等载体。 (九) 核酸疫苗技术: 20世纪90年代开发研制的核酸疫苗 , 核酸疫苗又称为基因疫苗或DNA疫苗 , 由于核酸疫苗在作肌肉注射时不需要载体和佐剂 , 因而又称为裸核酸疫苗 。 核酸疫苗分为DNA疫苗和RNA疫苗2种 , 其免疫机体后能诱导机体中T细胞的增殖、细胞因子的释放、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作用的激活 , 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 , 进而起到预防或治疗疾病的效果。相比传统疫苗 , 近年来兴起的RNA疫苗具有与活病毒类似的免疫应答机制、简单快速的化学合成制备方法、良好的热稳定性、无整合和干扰基因组转录的风险等优势。目前用于制造疫苗的有2种RNA : 非复制型mRNA和自我扩增型mRNA。相比传统的非复制型mRNA疫苗 , 自我扩增型mRNA保留了病毒复制相关序列 , 使其可以在细胞内复制 , 提高蛋白表达量。目前已有文献报道脂质纳米粒载体和阳离子乳液2个mRNA递送技术用于自我扩增 型 mRNA的传递 , 这种基于高效递送系统的自我扩增型mRNA疫苗在治疗性疫苗领域具有巨大优势。 (十) 联合疫苗技术:联合疫苗是指将 2种或2种以上不同的生物体或提纯抗原 , 与佐剂、防腐剂、稳定剂等联合配制而成。联合疫苗混合配制时充分考虑各组分间相容、佐剂、防腐剂和非活性成分对联合疫苗的影响 , 此外还需要评价联合疫苗的免疫原性、安全性、稳定性、有效期、各组分免疫程序的合理性以及不良反应等诸多因素。 联合疫苗具有接种次数少、预防疾病种类多、疫苗接种率高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但是 , 联合疫苗中各组分相互作用、减毒活疫苗相互作用而产生毒力返祖、抗原间竞争或抑制表达等问题仍未被认识透彻。 (十一) 多肽疫苗技术:通过确定天然抗原结构寻找抗原决定簇氨基酸序列 , 合成同时具有抗原性和免疫原性的多肽 , 即为多肽疫苗。多肽疫苗具有诱导对蛋白抗原的结构元素 ( 在完整的抗原分子中表现出弱免疫原性的结构 ) 免疫应答的能力、生产技术安全、标准化程度高和无毒副反应成分 ( 脂多糖、毒素 ) 等优势 , 多肽疫苗设计中可将不同抗原的多肽或复杂的非连续多肽构建至一个载体中。目前已有数种多肽疫苗进入各期临床研究阶段 , 包括抗病毒多肽疫苗、抗癌多肽疫苗、抗疟疾多肽疫苗和抗生育多肽疫苗等。 (十二) 疫苗佐剂技术:佐剂是指先于抗原或与抗原混合同时注入动物体内 , 能够改变或增强机体对该抗原的免疫应答 , 发挥辅助作用的一类物质。除了公认的应用最为广泛的人用铝佐剂外 , 已有数种新型复合佐剂被应用于临床 , 如诺华公司研发的 MF59和葛兰素史克公司 ( GSK ) 研发的佐剂系统 — AS01B , AS03 , AS04等。 我国疫苗研发在技术上与国外也有一定差距 , 主要包括 : 疫苗研发和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和关键共性技术研究积累不足 , 疫苗新靶标/靶点发现技术、免疫原设计技术、佐剂及递送系统、质量控制技术、体外评价技术、临床效果评价技术、动物模型等支撑疫苗技术创新的技术体系需要极大提高 ; 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工艺规模还较低 ; 细胞基质较为单一 ; 佐剂单一 ; 真核表达系统不完善 ; 新的关键技术仍处于落后状态 , 反向遗传学疫苗技术和抗原筛选技术还没有形成技术体系和平台 , 病毒载体疫苗的构建、制备和质量控制体系还不完善 ; 我国还没有开展类似于防治潜 伏感染类传染病复发疫苗的研究 , 以及疫苗发挥控制复发作用的机制、疾病复发机制以及影响因素研究等。 生产实践中 , 疫苗是具有特异性免疫的预防技术 , 但对于伪狂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家禽的法氏囊病等导致免疫抑制疫病 , 仅采用免疫接种的方法 , 很难保证家禽健康生长。为了更好的预防动物疾病 , 提高产品质量 , 多采用药剂干扰素。另外 , 疫苗接种后往往需要一段免疫反应期才能发挥作用 , 运用干扰素以及干扰素+疫苗的方法控制疫病 , 效果更佳理想。 干扰素 ( IFN ) : 是指细胞在特定的诱导剂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具有高度生物学活性的一种糖蛋白 , 这种糖蛋白可以作用于其他的细胞并使其立即获得抗肿瘤以及抗病毒等免疫力。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 干扰素已经成为病毒学、细胞学、免疫学以及 肿瘤学、临床医学等各个领域的研究热点。 二、 动物防疫 的 基本常识 (一)什么是动物疫病 动物疾病是动物受到外界环境致病因素作用或遗传缺陷 , 引起机体一系列操作和抗损伤的相互斗争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 机体内环境之间相对平衡状态被破坏 , 表现出局部或全身器官系统的功能障碍或形态结构发生变化 , 出现一系列症状 , 并造成动物生产性能下降 , 经济价值降低。 如:役牛病了就不能使疫 , 奶牛病了产奶量就会下降 , 猪病了就不会长肉 , 反而掉膘等。 (二)动物疾病的分类 1 . 疾病是在一定的条件下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 任何疾病都是由一定的致病因素引起的 , 这些疾病因素称为病因。病因包括致病的原因和条件(诱因)。 致病原因是指能够引起疾病 , 并决定该病特征的因素 , 它是引起疾病必不可少的。 条件是指在疾病的原因作用于机体的前提下 , 促进疾病发生发展的因素。 任何疾病都有其原因 , 不存在没有原因的疾病。 病因学中所指的原因 , 包括存在于外界环境的各种致病因素(外因)和机体内的因素(内因) , 没有一定的外因 , 不可能发生相应的疾病。例如 , 机械力是外伤的原因;高温是烧伤的原因;没有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 就不可能发生传染病 , 因此外因与疾病的发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 但是 , 仅有外因的存在 , 不一定会有疾病的发生 , 例如 , 结核杆菌是结核病的外因 , 如果没有结核菌的入侵 , 根本无从谈到结核病的发生。可是 , 结核菌入侵机体后 , 能否发生结核病 , 不取决于内因——机体的状况而定。 除了外因和内因之外 , 影响疾病发生的还有一些辅助因素。它们虽然不直接引起疾病的发生 , 但却能降低动物的机能活动性与防御适应性(抵抗力) , 或者加强外因的作用 , 这些因素我们称之为疾病的诱因。 例如 , 流行性感冒的发生 , 首先是病原体(外因)入侵机体 , 动物受气候骤变或受冻等因素影响(诱因) , 可促使本病的发生与流行 , 而在同一条件下 , 并非全部动物都发生疾病 , 它还要以动物的抵抗力的强弱(内因)来决定。 所以说:一切疾病都是由于原因和条件综合作用的结果。 2 . 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疾病的发生意味着机体内部器官之间和它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平衡发生紊乱。并出现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但任何变化都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动物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 , 和机体内部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是动物健康的标志。疾病时就是这种统一 平衡 的破坏 , 此时表现出机体各器官之间和机体内部对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发生改变 , 协调作用发生障碍或完全破坏 , 都是完整机体的反应 , 并且受着神经和体液调节的影响。 3 . 疾病是一种损伤 , 与抗损伤的相互斗争的过程 动物机体受到外界致病因素作用时 , 一方面动物机体受到损伤 , 发生病理反应;另一方面 , 机体也必然产生抗损伤的生理反应 , 以消除致病因素的作用及造成的损伤。疾病就是在这种损伤与抗损伤的矛盾斗争中发生、发展和变化着的。而这一矛盾始终贯穿于疾病的整个过程。 4 . 生产性能的降低是动物发生疾病的重要标志 动物患病时 , 随着疾病的发生、发展 , 生命活动障碍 , 自身适应能力差 , 机体内部各种机能 , 代谢和形态结构发生障碍或遭受破坏 , 导致动物生产性能(使疫、增重、育肥、产蛋、产奶、繁殖能力)下降 , 这是动物发生疾病的标志。 疾病的概念给我们指出了在疾病防制中应注意查明病因 , 善于区别损伤与抗损伤过程 , 抓住主要矛盾 , 及时而尽早提出对疾病的预防措施。 (三)动物疾病发生的原因 引起疾病发生的原因多种多样 , 相当复杂 , 概括起来大致可分为外因和内因两大类。 1 . 动物疾病发生的外因: 外界环境中各种致病因素对机体的作用 , 称为疾病的外因。 外因有以下五种: ( 1 ) 物理性致病因素:包括机械因素、温度因素、气压、电流、光敏作用、辐射等。只要它们达到一定的强度和作用时间 , 都可以使机体发生物理性损伤。 如:机械力可以对动物造成损害 , 由于机械力的性质 , 作用部位和强度不同 , 可以发生各种性质不一的损伤 , 如挫伤、创伤(包括切伤、刺伤、撕裂伤)、扭伤、骨折、脱臼和振荡等 , 其后果除引起局部的机能障碍及代谢改变外 , 严重时可引起全身的重大变化。 又如:高温。当机体局部接触到40℃以上的高温物体时 , 局部可发生不同程度的烧伤、红肿、水泡 , 甚至由于蛋白凝固 , 细胞死亡可引起结痂和炭化等。长久暴露于寒冷的环境中机体局部可形成冻伤。 触电可引起电击伤 , 放射线可引起放射病等。 ( 2 ) 化学性致病因素: 能够对机体产生致病作用的化学因素很多 , 有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农药、化学药剂、毒草等 , 化学性致病因素还可来自体内 , 如各种病理性代谢产物(动物性毒素等)。 ( 3 ) 生物性致病因素: 是指致病的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它们入侵机体后主要通过产生有害的毒性物质和蛋白分解酶等而造成病理性损伤。寄生虫则可通过机械性阻塞 , 产生毒素 , 破坏组织 , 掠夺营养以及引起过敏反应而危害机体。它们可引起动物各种传染病和寄生虫病。控制和消灭这一致病因素是我们工作的重点。 ( 4 ) 营养性致病因素: 营养物质是维持动物生命不可或缺的物质 , 营养物质的过度和缺乏都会导致相应的疾病 , 当动物饲养管理不当 , 特别是得利营养物质供应不平衡(过剩或不足)动物的营养需要得不到合理的补充和调剂时 , 常可引起动物疾病的发生。 例如 , 摄入的蛋白质过多可引起家禽的“痛风” , 而饲料中的蛋白质不足 , 则可引起低蛋白血症、贫血、消肿。幼龄动物维生素D缺乏会引起佝偻病 , 成年动物维生素D缺乏会导致骨软化等等。 ( 5 ) 环境中的过敏原和应激源: 凡能引起动物发生过敏反应的物质(抗原) , 称为过敏原 , 如各种花粉、烟尘等 , 但动物是否产生过敏反应首先取决于是否有遗传决定的过敏性素质。动物产生异常应激反应的致病因素如长途运输、过度拥挤都可称为应激源。 2 . 动物疾病发生的内因: 所谓内因就是机体本身的生理状态 , 一方面是机体受到致病因素作用能引起损伤(机体的感受性) , 另一方面机体也具有防御致病因素作用的能力(抵抗力)。 实际上就是:机体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和机体反应改变两个方面。 ( 1 ) 机体防御及免疫功能降低: 机体和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可以阻止和破坏致病因素的致病作用 , 保持和恢复机体健康 , 当机体的防御能力和免疫功能降低 , 致病因素的致病力过强 , 机体的抵抗力相对不足时 , 才能引发疾病。 机体的防御能力、免疫功能降低可分为外部屏障和内部屏障结构的破坏及机能障碍两部分。 ①外部屏障结构的破坏及机能障碍: 动物的外部屏障包括皮肤、粘膜、皮下组织、肌肉、骨骼等 , 外部屏障具有保护内部器官免受外界物理、化学因素的损伤和阻止病原微生物侵入的功能 , 当其结构和功能发生障碍时外界致病因素就容易侵入机体 , 从而引起重要生命活动器官的损伤 , 引起疾病的发生。例如狂犬病毒就是通过受伤的皮肤侵入机体 , 损伤脑组织而发生狂犬病
动物防疫服务投标方案(274页)(2024年修订版).docx
下载提示

如果下载遇到任何问题,请联系客服专员!

微信公众号
微信客服